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1页 |
| 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18页 |
| ·披碱草属牧草种质资源现状 | 第11-12页 |
| ·乡土植物种质资源组成与分布 | 第11页 |
| ·披碱草属牧草种质资源组成与分布 | 第11-12页 |
| ·披碱草属牧草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和生产性能评价研究进展 | 第12-14页 |
| ·不同披碱草属牧草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及生产性能评价研究进展 | 第12-13页 |
| ·不同种质资源适应性评价 | 第13-14页 |
| ·研究背景及依据 | 第14-15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14页 |
| ·研究依据 | 第14-15页 |
| ·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5页 |
| ·研究目的 | 第15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5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5-18页 |
| ·青藏高原披碱草属种质资源生育期及株高 | 第15页 |
| ·青藏高原披碱草属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多样性研究 | 第15-16页 |
| ·青藏高原披碱草属种质资源生产性能研究 | 第16页 |
| ·研究特色及试验创新 | 第16-17页 |
| ·研究技术路线 | 第17-18页 |
| 第二章 试验方法 | 第18-23页 |
| ·试验材料及方法 | 第18-23页 |
| ·试验地概况与田间设计 | 第18页 |
| ·试验材料 | 第18页 |
| ·农艺性状指标及方法 | 第18页 |
| ·生产性能指标及方法 | 第18-23页 |
| 第三章 不同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差异性及评价 | 第23-48页 |
| ·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23页 |
| ·试验材料 | 第23页 |
| ·农艺性状指标观测及方法 | 第23页 |
| ·数据分析及处理 | 第23页 |
| ·结果分析 | 第23-43页 |
| ·农艺性状基本统计分析 | 第23-26页 |
| ·单因素方差分析 | 第26-34页 |
| ·相关分析 | 第34-38页 |
| ·主成分分析 | 第38-42页 |
| ·农艺性状聚类分析 | 第42-43页 |
| ·讨论 | 第43-46页 |
| ·农艺性状多样性分析 | 第43-44页 |
| ·单因素方差分析 | 第44-45页 |
| ·相关分析 | 第45页 |
| ·主成分分析 | 第45页 |
| ·聚类分析 | 第45-46页 |
| ·小结 | 第46-48页 |
| 第四章 不同种质资源生产性能的差异性及评价 | 第48-68页 |
| ·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48页 |
| ·试验材料 | 第48页 |
| ·田间设计 | 第48页 |
| ·生产性能观测指标及方法 | 第48页 |
| ·数据分析及处理 | 第48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48-65页 |
| ·生产性能基本统计分析 | 第48-49页 |
| ·生产性能聚类分析 | 第49页 |
| ·生产性能单因素分析 | 第49-56页 |
| ·生育期观测及其基本统计分析 | 第56-57页 |
| ·株高统计分析 | 第57-65页 |
| ·讨论 | 第65-66页 |
| ·生产性能 | 第65页 |
| ·生育期 | 第65-66页 |
| ·株高 | 第66页 |
| ·结论 | 第66-68页 |
| 第五章 不同种质资源应用性评价 | 第68-70页 |
| ·产草型牧草 | 第68页 |
| ·产籽型牧草 | 第68页 |
| ·早熟型牧草 | 第68-69页 |
| ·放牧型牧草 | 第69页 |
| ·综合性牧草 | 第69-70页 |
| 第六章 结论 | 第70-7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2-80页 |
| 致谢 | 第80-81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