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国家行政管理论文--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

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政府责任研究--以南京市为例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绪论第10-16页
    1、研究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 2、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(1)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(2)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3、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(1) 研究内容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(2) 研究意义第13页
    4、主要研究方法第13-14页
    5、论文组织结构第14-16页
第一章 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第16-22页
    1.1 企业信用体系的基本概念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信用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企业信用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企业信用体系第17-18页
    1.2 政府责任的基本概念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政府责任的定义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政府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应当承担的责任第18-19页
    1.3 相关理论基础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信息经济学理论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责任政府理论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治理理论第20-22页
第二章 南京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现状及问题第22-36页
    2.1 南京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发展现状第22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企业自身信用建设状况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管理机构与制度建设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信息归集和公示渠道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信息评价应用和服务机构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失信惩戒机制第25-27页
    2.2 南京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问题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企业自身失信行为层出不穷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企业信用市场发展较慢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信用信息平台数据不完整,平台之间不互通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信用激励约束力度不够第30-31页
    2.3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政府责任的缺失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的缺失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尚未理顺,信息不对称问题依然存在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政府监管职能的履行不完全到位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政府与市场、社会的边界还没有完全厘清第32-33页
    2.4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缺失的危害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限制企业自身发展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阻碍正常的市场经济交易秩序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降低交易信心和市场运行效率,增加交易成本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政府信任度下降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5 提高企业守信成本第34-36页
第三章 国内外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借鉴第36-44页
    3.1 国内外的探索第36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美国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欧洲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日本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香港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国内第39-41页
    3.2 从国内外经验看政府在企业信用体建设中的角色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政府自身公信力的塑造者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信用法律体系的建立执行者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信用信息整合的协调者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信用行业的管理监督者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失信惩戒机制的落实者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提升信用意识的引导者第43-44页
第四章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政府责任履行途径第44-52页
    4.1 确立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多元主体协商共治架构第44-45页
    4.2 政府在企业自身信用管理体系架构中的责任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引导企业信用管理人才的培养输入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鼓励企业建立内部信用管理制度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鼓励企业建设信用文化第45-46页
    4.3 政府在企业信用产品中介体系架构中的责任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引导建立市场化运作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支持社会信用市场及中介产业发展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强调社会多元参与以提升社会信用意识第47-48页
    4.4 政府在企业信用监督管理体系架构中的责任第48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完善法律规章和标准体系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建立企业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机构和数据平台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严格执行监督职能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第50-52页
结语第52-53页
致谢第53-54页
参考文献第54-57页
作者简介第57页

论文共5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现实与对策--基于青岛市的应用分析
下一篇:新《保险法》影响下的寿险公司经营变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