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9-55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9-22页 |
·物流企业竞争形势严峻 | 第19-20页 |
·由传统服务向服务创新迈进 | 第20-21页 |
·知识管理在物流行业的兴起 | 第21-22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22-23页 |
·国内外现代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研究现状 | 第23-33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24-28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28-33页 |
·现代物流企业发展概述 | 第33-49页 |
·现代物流企业的分类及特征 | 第33-39页 |
·现代物流企业发展过程及阶段划分 | 第39-46页 |
·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46-49页 |
·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49-51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49-50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50-51页 |
·论文创新点 | 第51-55页 |
·研究视角的创新 | 第51-52页 |
·研究方法的创新 | 第52-53页 |
·研究理论的创新 | 第53-55页 |
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 | 第55-91页 |
·创新理论 | 第55-67页 |
·技术创新 | 第59-63页 |
·服务创新 | 第63-67页 |
·知识管理理论 | 第67-77页 |
·知识管理的内涵 | 第67-70页 |
·知识管理的主要活动 | 第70-75页 |
·知识管理与创新绩效 | 第75-77页 |
·绩效理论 | 第77-85页 |
·创新绩效 | 第77-81页 |
·技术创新绩效 | 第81-83页 |
·服务创新绩效 | 第83-85页 |
·熵理论 | 第85-87页 |
·熵理论的发展 | 第85-86页 |
·熵理论的应用 | 第86-87页 |
·粗糙集理论 | 第87-90页 |
·粗糙集理论的内涵 | 第87-88页 |
·粗糙集分析体系 | 第88-9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0-91页 |
第3章 现代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绩效评价现状分析 | 第91-107页 |
·现代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概述 | 第91-99页 |
·国外研究概述 | 第92-93页 |
·国内研究概述 | 第93-99页 |
·现代物流企业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| 第99-101页 |
·评价指标的设置方面 | 第99-100页 |
·评价方法的选择方面 | 第100页 |
·评价维度的拓展方面 | 第100-101页 |
·评价标准的确定方面 | 第101页 |
·评价结果的应用方面 | 第101页 |
·现代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的改进思路 | 第101-103页 |
·从服务创新视角研究企业绩效评价 | 第101-102页 |
·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方法体系 | 第102页 |
·从实证的视角分析影响绩效评价的因素 | 第102-103页 |
·推动提升企业绩效的对策研究工作 | 第103页 |
·研究现代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| 第103-105页 |
·提升企业经营绩效的必然要求 | 第103-104页 |
·支撑利益相关者进行科学决策 | 第104-105页 |
·完善绩效评价理论体系的需要 | 第10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05-107页 |
第4章 影响现代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分析 | 第107-137页 |
·现代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的类型与特征 | 第107-112页 |
·现代物流企业服务创新概念 | 第107-109页 |
·现代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的类型 | 第109-110页 |
·现代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的特征 | 第110-112页 |
·基于服务创新的现代物流企业分类 | 第112-114页 |
·企业分类依据 | 第112-113页 |
·企业三种类型的划分 | 第113-114页 |
·影响现代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因素 | 第114-122页 |
·内部源 | 第115-118页 |
·外部源 | 第118-122页 |
·确定现代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关键要素方法 | 第122-128页 |
·四种主要方法的比较分析 | 第122-126页 |
·本文选择的方法 | 第126-128页 |
·基于粗糙集理论的现代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关键要素选择 | 第128-134页 |
·关键要素选择模型构建 | 第128-131页 |
·关键要素选择过程 | 第131-134页 |
·关键要素的选择结果 | 第13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34-137页 |
第5章 基于熵权-双基点法现代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绩效评价指标及评价模型构建 | 第137-165页 |
·评价指标选取的思路及原则 | 第137-139页 |
·评价指标选取的思路 | 第137-138页 |
·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| 第138-139页 |
·评价指标选择 | 第139-149页 |
·评价指标的确定 | 第139-142页 |
·定性评价指标的涵义及分析方法 | 第142-145页 |
·定量评价指标的涵义及计算方法 | 第145-149页 |
·基于熵权法的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149-155页 |
·熵权的定义 | 第149-150页 |
·熵权的性质 | 第150-151页 |
·基于熵权法的权重确定模型 | 第151-152页 |
·三种类型的现代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| 第152-155页 |
·评价指标的标准确定 | 第155-159页 |
·评价指标标准确定的原则 | 第155-156页 |
·评价指标标准的类型 | 第156-157页 |
·评价指标具体标准 | 第157-159页 |
·评价模型的构建 | 第159-163页 |
·选择熵权-双基点法的原因 | 第159-160页 |
·构建熵权-双基点法评价模型 | 第160-161页 |
·基于熵权-双基点法的评价流程 | 第161-16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63-165页 |
第6章 现代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绩效评价实证研究 | 第165-191页 |
·评价样本的数据来源 | 第165-171页 |
·样本选择的依据 | 第165-168页 |
·样本企业基础数据调查过程 | 第168-171页 |
·基于熵权-双基点的现代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绩效评价过程 | 第171-175页 |
·基础数据的获取 | 第171-172页 |
·加熵权规格化处理 | 第172-173页 |
·优属度的计算 | 第173页 |
·绩效评价结果确定 | 第173-175页 |
·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和精确性验证 | 第175-185页 |
·评价结果的有效性验证 | 第175-180页 |
·评价结果的精确性验证 | 第180-185页 |
·三种类型企业服务创新绩效关键点分析 | 第185-190页 |
·不同类型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相对重要度分析 | 第185-186页 |
·评价结果的纵向分析 | 第186-189页 |
·评价结果的横向分析 | 第189-19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90-191页 |
第7章 提升现代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对策 | 第191-205页 |
·企业自身方面的应对及建议 | 第191-198页 |
·制定并实施科学的服务创新发展战略 | 第191-192页 |
·加强企业对服务创新研究开发的投入 | 第192-193页 |
·努力建设开放式学习型组织 | 第193页 |
·加紧建立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物流技术体系 | 第193-194页 |
·积极培育良好的战略伙伴关系 | 第194页 |
·构建完善的服务创新激励考核机制 | 第194-195页 |
·培养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物流人才 | 第195-196页 |
·促进知识产权的保护、合理利用和扩散 | 第196-197页 |
·建立科学、高效、合理的分工协作体系 | 第197页 |
·持续倡导和培育创新型的企业文化 | 第197-198页 |
·政策机制方面的对策 | 第198-203页 |
·加快完善政策制度 | 第198-199页 |
·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| 第199-200页 |
·完善投融资政策 | 第200-201页 |
·发展现代信息技术 | 第201页 |
·构建完善教育体系 | 第201-202页 |
·强化基础服务平台 | 第202-20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03-205页 |
第8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205-209页 |
·全文总结 | 第205-207页 |
·研究局限 | 第207-208页 |
·未来展望 | 第208-20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09-233页 |
附录 | 第233-253页 |
附录 1:指标权重确定过程数据表 | 第233-242页 |
附录 2:现代物流企业服务创新情况调查表 | 第242-246页 |
附录 3:现代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绩效评价过程数据表 | 第246-253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| 第253-255页 |
致谢 | 第2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