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2页 |
前言 | 第12-13页 |
第一章 被迫行为的理论界定 | 第13-21页 |
一、被迫行为的概念 | 第13-14页 |
二、被迫行为的构成要件 | 第14-18页 |
(一) 胁迫的真实性 | 第14-15页 |
(二) 胁迫的紧迫性 | 第15页 |
(三) 胁迫的程度 | 第15-16页 |
(四) 胁迫的对象 | 第16页 |
(五) 被迫行为的损害程度 | 第16-17页 |
(六) 排除被迫行为成立的情形 | 第17-18页 |
三、被迫行为的法律后果 | 第18-19页 |
(一) 宣布为犯罪但不负刑事责任或减轻刑事责任 | 第18页 |
(二) 宣布为无罪 | 第18页 |
(三) 复合立法例 | 第18-19页 |
四、被迫行为的提起及证明责任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被迫行为刑法规制的域外考察 | 第21-35页 |
一、域外被迫行为刑法规制的立法考察 | 第21-26页 |
(一) 英美法系 | 第21-24页 |
(二) 大陆法系 | 第24-26页 |
二、域外被迫行为体系性地位的理论考察 | 第26-35页 |
(一) 被迫行为在英美法系犯罪构成体系中的地位 | 第26-27页 |
(二) 大陆法系 | 第27-35页 |
第三章 被迫行为减免刑事责任的根据 | 第35-44页 |
一、意志自由——基于行为人意志的考量 | 第35-37页 |
二、期待可能性论——基于法规范本体的分析 | 第37-41页 |
(一) 期待可能性的理论沿革 | 第37-38页 |
(二) 期待可能性的理论依据 | 第38-39页 |
(三) 对期待可能性理论的质疑 | 第39-40页 |
(四) 被迫行为缺乏期待可能性 | 第40-41页 |
三、"刑法的刑事政策化"思想——基于刑事政策的考察 | 第41-44页 |
第四章 我国被迫行为刑法规制的现状与问题 | 第44-51页 |
一、我国被迫行为刑法规制的现状 | 第44-48页 |
(一) 无罪过事件对被迫行为的规定 | 第44-45页 |
(二) 身体强制中有关被迫行为的规定 | 第45-46页 |
(三) 紧急避险对被迫行为的规定 | 第46-47页 |
(四) 胁从犯对被迫行为的规定 | 第47-48页 |
二、我国被迫行为刑法规制的问题 | 第48-51页 |
(一) 我国对共同犯罪人的分类不符合世界的通行做法 | 第48-49页 |
(二) 我国刑法典对胁从犯和紧急避险的规定有冲突 | 第49-51页 |
第五章 我国刑法中被迫行为体系性地位的重构 | 第51-57页 |
一、对胁从犯的体系性地位的重构 | 第51-55页 |
(一) 受胁迫实施的合法行为是紧急避险 | 第51-53页 |
(二) 受胁迫实施的犯罪的行为人是从犯 | 第53-55页 |
二、对身体强制的体系性地位的重构 | 第55页 |
三、对环境胁迫的体系性地位的重构 | 第55-57页 |
结束语 | 第57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62-63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