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中国医学论文--中药学论文--中药化学论文

荆条蜂胶化学成分及降糖药物的分析方法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8页
目录第8-12页
引言第12-13页
1 蜂胶及降糖药的研究进展第13-32页
   ·蜂胶的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3-22页
     ·蜂胶的植物来源第13-14页
     ·蜂胶中的生物学活性组分第14-16页
     ·蜂胶的分析方法第16-18页
     ·蜂胶的提取方法第18-20页
     ·蜂胶的生理活性第20-22页
   ·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、西药领域的应用第22-27页
     ·近红外光谱技术概述第22-24页
     ·近红外在中西药定量、定性分析方面的应用第24-27页
   ·口服降糖药概述第27-30页
     ·化学降糖药第27-28页
     ·中西结合的降糖药第28-30页
   ·论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第30-32页
2 荆条蜂胶化学成分的研究第32-46页
   ·引言第32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32-36页
     ·仪器与材料第32-33页
     ·蜂胶乙醇浸膏的制备与系统成分鉴别第33-34页
     ·蜂胶乙醇浸膏的溶剂分配第34页
     ·酸乙酯部分的分离与纯化第34-36页
     ·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三产地蜂胶中黄酮含量第36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36-45页
     ·三产地蜂胶的HPLC分析第36-38页
     ·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第38-45页
   ·小结第45-46页
3 超临界CO_2萃取蜂胶的研究第46-54页
   ·引言第46-47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47-48页
     ·仪器与材料第47页
     ·超临界CO_2萃取实验第47页
     ·蜂胶得率与总黄酮含量测定第47-48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48-52页
     ·单因素实验第48-51页
     ·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第51-52页
   ·小结第52-54页
4 蜂胶的二维液相质谱分析方法研究第54-74页
   ·引言第54-55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55-57页
     ·材料与试剂第55-56页
     ·LC-MS条件第56页
     ·样品与标准品溶液的制备第56-57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57-73页
     ·构建2D-LC分离系统的色谱柱选择第57-59页
     ·蜂胶水醇提取物的分离与鉴定第59-72页
     ·三产地蜂胶的成分差异分析第72-73页
   ·小结第73-74页
5 蜂胶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研究第74-92页
   ·引言第74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74-78页
     ·仪器与材料第74-76页
     ·光谱采集第76页
     ·NIR数据处理第76-77页
     ·HPLC分析第77-78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78-91页
     ·光谱分析第78-79页
     ·光谱采集方式的选择第79-81页
     ·PCA-MD定性鉴别结果第81-83页
     ·HPLC-UV黄酮含量分析第83-84页
     ·NIR黄酮含量分析第84-86页
     ·PLS定量模型预测结果第86-88页
     ·PLS模型精密度及准确度第88页
     ·NIR、HPLC方法比较分析第88-89页
     ·不同产地蜂胶的质量评估第89-91页
   ·小结第91-92页
6 化学降糖原料药的近红外光谱快速定性分析研究第92-100页
   ·引言第92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92-94页
     ·仪器与材料第92页
     ·近红外光谱采集第92-94页
     ·光谱预处理方法第94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94-99页
     ·处理方法第94-97页
     ·定型模型的建立第97-98页
     ·模型的验证第98-99页
   ·小结第99-100页
7 消渴丸中格列本脲的近红外光谱快速定量分析研究第100-107页
   ·引言第100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100-103页
     ·仪器与材料第100-101页
     ·HPLC测定消渴丸中格列本脲的含量第101页
     ·近红外光谱采集第101-102页
     ·PLS法建立定量模型第102-103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103-106页
     ·HPLC色谱条件第103页
     ·HPLC含量测定结果第103-104页
     ·近红外原始光谱处理第104页
     ·PLS定量分析模型的建立第104-105页
     ·定量分析结果第105-106页
   ·小结第106-107页
8 结论与展望第107-110页
   ·结论第107-108页
   ·研究展望第108-110页
参考文献第110-123页
创新点摘要第123-124页
附录A 化合物谱图第124-149页
致谢第149-150页
作者简介第150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150-152页

论文共15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火焰气相沉积法制备二氧化钛复合纳米颗粒及其应用研究
下一篇:时间分辨荧光分析用新型稀土荧光探针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