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文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6页 |
第1章 导论 | 第16-36页 |
·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6-22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16-21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21-22页 |
·相关文献综述 | 第22-33页 |
·全球经济失衡形成的原因 | 第22-28页 |
·全球经济失衡的影响及其调整 | 第28-32页 |
·文献评述 | 第32-33页 |
·论文的研究思路、方法与结构安排 | 第33-34页 |
·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33页 |
·结构安排 | 第33-34页 |
·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| 第34-36页 |
第2章 全球经济失衡的内涵 | 第36-54页 |
·全球经济失衡的度量指标 | 第36-38页 |
·贸易层面的度量指标 | 第36-37页 |
·金融层面的度量指标 | 第37页 |
·数据来源 | 第37-38页 |
·“美日失衡”的发展:1982-1996 年 | 第38-42页 |
·发展背景 | 第38-39页 |
·贸易层面的考察 | 第39-40页 |
·金融层面的考察 | 第40-42页 |
·“美中失衡”的发展:1997-2009 年 | 第42-47页 |
·发展背景 | 第42-43页 |
·贸易层面的考察 | 第43-44页 |
·金融层面的考察 | 第44-47页 |
·全球经济失衡的本质特征 | 第47-54页 |
·关于全球经济失衡认识的回顾 | 第48-50页 |
·“金融国家”、“贸易国家”间的分工与全球经济失衡 | 第50-54页 |
第3章 东亚经济转型的内涵 | 第54-74页 |
·经济转型的理论支撑及其内涵 | 第54-61页 |
·经济增长理论发展的回顾 | 第54-58页 |
·经济转型的内涵 | 第58-61页 |
·东亚模式与全球经济失衡 | 第61-66页 |
·关于东亚模式发展的回顾 | 第61-63页 |
·东亚“贸易国家”的形成、发展与全球经济失衡 | 第63-66页 |
·东亚经济转型的内涵 | 第66-74页 |
·关于东亚经济转型本质的再探讨 | 第66-68页 |
·影响东亚经济转型的因素 | 第68-69页 |
·东亚经济转型—“贸易国家”困境的转变 | 第69-74页 |
第4章 金融发展与东亚经济转型—理论模型 的研究 | 第74-122页 |
·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:相关文献回顾 | 第74-82页 |
·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 | 第74-76页 |
·金融一体化(全球化)与经济增长 | 第76-78页 |
·制度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| 第78-79页 |
·分工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| 第79-81页 |
·小结:对东亚经济转型的启示 | 第81-82页 |
·分工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1 —三产品模型 | 第82-89页 |
·模型 1 的基本假定 | 第82-84页 |
·模型 1 的均衡决策 | 第84-86页 |
·模型 1 的比较静态分析 | 第86-89页 |
·模型 1 的结论 | 第89页 |
·分工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2—四产品模型 | 第89-106页 |
·模型 2 的基本假定 | 第90-91页 |
·模型 2 的均衡决策 | 第91-93页 |
·模型 2 的比较静态分析 | 第93-105页 |
·模型 2 的结论 | 第105-106页 |
·分工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3 —四产品模型 的拓展 | 第106-120页 |
·模型 3 的基本假定 | 第106-108页 |
·模型 3 的均衡决策 | 第108-111页 |
·模型 3 的比较静态分析 | 第111-119页 |
·模型 3 的结论 | 第119-120页 |
·理论模型结论 | 第120-122页 |
第5章 基于金融发展视角的实证检验 | 第122-154页 |
·样本描述与实证模型的构建 | 第122-127页 |
·样本描述 | 第122-123页 |
·实证模型的构建 | 第123-127页 |
·金融发展与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 | 第127-139页 |
·基于经常账户的考察 | 第127-131页 |
·基于储蓄率的考察 | 第131-135页 |
·关于经济失衡调整的预测 | 第135-139页 |
·金融发展与经济转型 | 第139-151页 |
·基于投资的考察 | 第139-143页 |
·基于消费的考察 | 第143-147页 |
·危机后经济增长的预测 | 第147-151页 |
·实证结论 | 第151-154页 |
第6章 东亚经济转型的现实基础 | 第154-170页 |
·东亚经济一体化的现实与未来 | 第154-162页 |
·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实背景 | 第154-155页 |
·美国与东亚双边经济关系的现状 | 第155-158页 |
·东亚经济一体化指标的构建和分析 | 第158-161页 |
·东亚经济一体化的的战略选择 | 第161-162页 |
·人民币和日元在东亚区域内的影响力分析 | 第162-170页 |
·汇率波动的经济绩效分析 | 第162-164页 |
·汇率波动与区域货币金融合作 | 第164-165页 |
·人民币、日元汇率波动与区域货币金融合作 | 第165-168页 |
·人民币和日元的影响力分析:竞争还是合作? | 第168-170页 |
第7章 中国在东亚经济转型中的地位及战略选择 | 第170-198页 |
·中国最终产品市场提供能力现状的分析 | 第170-181页 |
·中国进口贸易现状分析 | 第170-172页 |
·中国进口贸易来源地研究 | 第172-176页 |
·中国进口贸易产品分类研究 | 第176-181页 |
·结论 | 第181页 |
·中国居民消费与经济转型 | 第181-190页 |
·中国经济的内外失衡 | 第181-183页 |
·中国经济失衡的内外联系 | 第183-186页 |
·如何启动居民消费 | 第186-189页 |
·启动居民消费的选择 | 第189-190页 |
·中国经济转型的战略选择 | 第190-198页 |
·金融发展对中国经济转型的意义 | 第190-192页 |
·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与中国经济转型 | 第192-194页 |
·农村金融发展与中国经济转型 | 第194-198页 |
第8章 结论 | 第198-20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02-216页 |
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216-218页 |
致谢 | 第21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