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1页 |
| 1 引言 | 第11-25页 |
| ·小麦基因转化方法 | 第11-13页 |
| ·花粉管通道法 | 第11页 |
| ·农杆菌法 | 第11-12页 |
| ·基因枪法 | 第12-13页 |
| ·小麦基因枪遗传转化方法改进 | 第13-16页 |
| ·转基因安全问题迫使转化方法改进 | 第13-14页 |
| ·传统基因枪遗传转化方法 | 第14-15页 |
| ·最小表达框基因枪遗传转化方法 | 第15-16页 |
| ·核基质结合区特性及功能 | 第16-18页 |
| ·核基质结合区的起源 | 第16页 |
| ·核基质结合区分子结构特征 | 第16页 |
| ·核基质结合区功能 | 第16-17页 |
| ·核基质结合区SAR研究现状 | 第17-18页 |
| ·加SAR序列改进最小表达框 | 第18-19页 |
| ·抗逆相关的转录因子研究现状 | 第19-23页 |
| ·AP2/EREBP类转录因子 | 第19-21页 |
| ·MYB类转录因子 | 第21-22页 |
| ·bZIP类转录因子 | 第22页 |
| ·WRKY类转录因子 | 第22页 |
| ·NAC类转录因子 | 第22-23页 |
| ·本研究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| 第23-25页 |
| ·立题意义 | 第23-24页 |
| ·技术路线 | 第24-25页 |
| 2 带SAR序列小麦转化载体构建及功能验证 | 第25-36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25页 |
| ·植物材料及其生长条件 | 第25页 |
| ·菌株与载体 | 第25页 |
| ·酶及其他生化试剂 | 第25页 |
| ·PCR引物 | 第25页 |
| ·测序 | 第25页 |
| ·数据分析 | 第25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25-31页 |
| ·单酶切体系及方法 | 第25-26页 |
| ·目的DNA片段胶回收步骤 | 第26页 |
| ·T4聚合酶补平反应体系及方法 | 第26-27页 |
| ·T4链接反应体系及方法 | 第27页 |
| ·大肠杆菌转化步骤及方法 | 第27页 |
| ·酶切验证 | 第27-28页 |
| ·基因组DNA获得方法 | 第28-29页 |
| ·目的DNA片段扩增 | 第29-30页 |
| ·目的DNA片段与克隆载体连接转化反应 | 第30页 |
| ·阳性菌液的PCR鉴定步骤及方法 | 第30页 |
| ·双酶切验证方法 | 第30-31页 |
| ·报告基因GUS染色方法 | 第31页 |
| ·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31-36页 |
| ·载体构建流程图 | 第31页 |
| ·SacI酶切位点破坏与验证结果 | 第31-33页 |
| ·PCR扩增SAR1和SAR2结果 | 第33页 |
| ·酶切验证pSGUS载体结果 | 第33-36页 |
| 3 利用GUS报告基因鉴定带SAR序列小麦转化载体活性 | 第36-41页 |
| ·转pSGUS基因小麦GUS基因表达功能验证结果 | 第38-39页 |
| ·T1代转pSGUS基因小麦检测及基因表达功能验证结果 | 第39-40页 |
| ·PCR检测pSGUS片段全长结果 | 第39页 |
| ·转pSGUS小麦的胚乳和小花中报告基因GUS染色检测结果 | 第39-40页 |
| ·讨论与结论 | 第40-41页 |
| 4 利用带SAR载体表达抗旱转录因子基因 | 第41-46页 |
| ·材料方法 | 第41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41-46页 |
| ·pSHGmDREB3载体构建结果 | 第41-42页 |
| ·pSHGmDREB3转化受体小麦结果 | 第42-43页 |
| ·pSHGmDREB3转化受体小麦全长及表达检测结果 | 第43-44页 |
| ·转pSHGmDREB3基因小麦拷贝数确定结果 | 第44-45页 |
| ·结论与讨论 | 第45-46页 |
| 5 转基因小麦株系抗旱性鉴定 | 第46-58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46页 |
| ·植物村料及其生长条件 | 第46页 |
| ·生化试剂 | 第46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46页 |
| ·转基因小麦处理方法 | 第46页 |
| ·脯氨酸含量测定 | 第46页 |
| ·POD含量测定 | 第46页 |
| ·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46-57页 |
| ·水旱鉴定转基因小麦抗旱生理指标测定结果 | 第46-52页 |
| ·旱地测产结果与分析 | 第52-54页 |
| ·水地鉴定结果与分析 | 第54-57页 |
| ·结论与讨论 | 第57-58页 |
| 6 结论 | 第58-59页 |
| 致谢 | 第59-6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0-68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