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8页 |
| 1 绪论 | 第8-18页 |
| ·导弹引信导控一体化系统概述 | 第8-12页 |
| ·导控一体化引信简介 | 第8-9页 |
| ·导控一体化系统工作原理 | 第9-12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选题及背景 | 第12-15页 |
| ·导弹引信导控一体化系统的国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| 第12-14页 |
| ·导弹引信导控一体化系统的国内研究现状与趋势 | 第14-15页 |
| ·选题背景 | 第15页 |
| ·R-77 导弹导控一体化系统概述 | 第15-17页 |
| ·主要研究内容和论文安排 | 第17-18页 |
| 2 R-77 导弹导控一体化系统关键技术 | 第18-26页 |
| ·脉冲多普勒引信 | 第18-22页 |
| ·激光近炸引信 | 第22-24页 |
| ·脉冲多普勒主动激光近炸引信 | 第24-26页 |
| 3 R-77 导弹弹道交接班和导控一体化系统起爆控制算法 | 第26-42页 |
| ·弹道交接班 | 第28-30页 |
| ·弹道中制导、末制导交接班 | 第28-29页 |
| ·中制导、末制导交接班设计和仿真模型 | 第29-30页 |
| ·弹-目交会几何模型和主要信息 | 第30-32页 |
| ·弹-目交会信息滤波和起爆控制算法 | 第32-36页 |
| ·卡尔曼滤波的分析和改进 | 第34-35页 |
| ·最佳起爆角和最佳起爆时延 | 第35-36页 |
| ·导控一体化系统提供的信息 | 第36-39页 |
| ·导控一体化系统所需的信息 | 第36-37页 |
| ·弹-目相对速度信息 | 第37页 |
| ·脱靶量信息 | 第37-39页 |
| ·基于引信系统的自适应时延模型 | 第39-42页 |
| ·最佳起爆时延的模型 | 第39-41页 |
| ·弹-目交会过程的多普勒频率及经验知识库计算过程 | 第41-42页 |
| 4 R-77 导弹导控一体化系统仿真模型 | 第42-56页 |
| ·导控一体化系统的仿真模型和仿真流程 | 第43-45页 |
| ·导控一体化仿真系统模型 | 第43-44页 |
| ·导控一体化系统仿真流程 | 第44-45页 |
| ·导控一体化系统各子模块分析 | 第45-56页 |
| ·目标散点回波信号 | 第45-50页 |
| ·回波信号处理过程 | 第50-54页 |
| ·起爆指令形成过程 | 第54-56页 |
| 5 R-77 导弹弹道交接班方案和导控一体化系统分析与仿真 | 第56-83页 |
| ·引信系统相关主要初始化参数 | 第57-61页 |
| ·弹载主动雷达参数 | 第57页 |
| ·目标波形特性和波形参数 | 第57-59页 |
| ·仿真初始化及系统主要参数 | 第59-61页 |
| ·基于 FPGA 的引信系统定时器 | 第61-65页 |
| ·仿真试验过程 | 第65-71页 |
| ·仿真系统初始化 | 第65-66页 |
| ·仿真系统参数设置 | 第66-67页 |
| ·系统仿真平台动态过程显示 | 第67-69页 |
| ·系统信号处理和数据处理 | 第69-70页 |
| ·系统结果输出和结束仿真 | 第70-71页 |
| ·系统仿真平台重复仿真 | 第71页 |
| ·仿真结果与仿真分析 | 第71-83页 |
| ·改进卡尔曼滤波算法效果 | 第71-74页 |
| ·复合制导交接班方案效果 | 第74-75页 |
| ·导引头无法获取信息条件下仅利用引信获取信息 | 第75-77页 |
| ·综合利用导引头和引信获取信息 | 第77-83页 |
| 6 总结 | 第83-85页 |
| ·论文总结 | 第83-84页 |
| ·下一步研究的计划 | 第84-85页 |
| 致谢 | 第85-8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6-90页 |
| 硕士研究生期间取得的成果 | 第9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