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22页 |
·课题背景 | 第9页 |
·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·油气输送管道的发展概况 | 第10-11页 |
·管线钢的发展趋势及发展过程 | 第11-14页 |
·管线钢的发展趋势 | 第11-13页 |
·管线钢的发展过程 | 第13-14页 |
·高钢级管线钢的发展和应用 | 第14-16页 |
·高钢级管线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性能特点 | 第16-21页 |
·HAZ 的组织分布特征 | 第16-18页 |
·HAZ 的性能分布特征 | 第18页 |
·管线钢 HAZ 局部脆化的研究现状 | 第18-20页 |
·HAZ 组织性能的研究方法 | 第20-21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21-22页 |
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| 第22-29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22-23页 |
·焊接热模拟实验 | 第23-26页 |
·焊接热模拟参数的计算 | 第24-26页 |
·热模拟试样类型 | 第26页 |
·冲击韧性实验 | 第26-27页 |
·硬度实验 | 第27页 |
·显微组织分析实验 | 第27-29页 |
第三章 高钢级管线钢焊接热影响区不同区域的组织性能 | 第29-35页 |
·引言 | 第29页 |
·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| 第29-30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29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9-30页 |
·实验结果及分析 | 第30-34页 |
·冲击韧性试验 | 第30-31页 |
·不同峰温下的原奥氏体晶粒度 | 第31-32页 |
·不同峰值温度下的组织特征 | 第32-34页 |
·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四章 高钢级管线钢焊接一次热循环 HAZ 的组织性能 | 第35-43页 |
·引言 | 第35页 |
·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| 第35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35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5页 |
·实验结果及分析 | 第35-37页 |
·显微组织分析 | 第37-42页 |
·母材和焊接粗晶区显微组织的一般特征 | 第37-38页 |
·不同焊接热输入下焊接粗晶区显微组织 | 第38-42页 |
·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五章 高钢级管线钢焊接二次热循环 HAZ 的组织和性能 | 第43-51页 |
·引言 | 第43页 |
·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| 第43-44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43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43-44页 |
·实验结果及分析 | 第44-46页 |
·显微组织分析 | 第46-50页 |
·显微组织的一般特征 | 第46-48页 |
·临界粗晶区局部脆化机理 | 第48-50页 |
·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六章 高钢级管线钢焊接局部脆化区的断裂行为研究 | 第51-64页 |
·引言 | 第51页 |
·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| 第51-52页 |
·实验结果及分析 | 第52-56页 |
·断裂机理和模型 | 第56-63页 |
·Ansys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过程 | 第56-57页 |
·Ansys 有限元分析 L 型和 P 型试样的应力应变分布结果 | 第57-59页 |
·不同 L 型纵横比 M-A 组元的应力应变分析 | 第59-62页 |
·含 M-A 组元热影响区断裂模型的建立 | 第62-63页 |
·小结 | 第63-64页 |
第七章 高钢级管线钢焊接局部脆化的预防和控制途径 | 第64-79页 |
·引言 | 第64页 |
·提高高钢级管线钢热影响区韧性的合金设计 | 第64-67页 |
·细化晶粒的合金设计 | 第64-66页 |
·减少 M-A 组元的合金设计 | 第66-67页 |
·焊接热输入的控制 | 第67-69页 |
·焊接预热温度的控制 | 第69-72页 |
·焊接二次热循环层间温度的控制 | 第72-74页 |
·预备焊道热循环的控制 | 第74-76页 |
·补充焊道热循环的控制 | 第76-78页 |
·小结 | 第78-79页 |
第八章 结论 | 第79-80页 |
致谢 | 第80-8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1-85页 |
附录 | 第85-8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87-88页 |
详细摘要 | 第88-10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