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引言 | 第10-14页 |
一、 亚当·斯密及其“斯密问题” | 第14-18页 |
(一) 亚当·斯密及其时代背景 | 第14-15页 |
(二) “斯密问题”缘起 | 第15页 |
(三) “斯密问题”是否存在的博弈 | 第15-17页 |
(四)“斯密问题”的解析证明 | 第17-18页 |
二、 市场经济与道德之间的辩证关系思辨 | 第18-29页 |
(一)市场经济:道德所必须的经济载体 | 第18-21页 |
1 利己:市场经济的道德合理性 | 第19-20页 |
2 市场经济:“天使与魔鬼的混合体” | 第20-21页 |
3 利己的底线:互利双赢 | 第21页 |
(二) 道德:现代市场经济可持续运行的支撑点 | 第21-26页 |
1 市场逻辑:为己必先利他的市场定律 | 第22-23页 |
2 道德:重要的经济意义 | 第23-25页 |
3 道德规范:经济行为的约束机制 | 第25-26页 |
(三) 财富之路与道德之路的辩证统一 | 第26-29页 |
1 利己与利他:人性的完整诠释 | 第26-27页 |
2 找寻“利己”与“利他”的合宜点 | 第27-28页 |
3 互利:利己与利他的完美结合 | 第28-29页 |
三、 解决“斯密问题”的可能路径 | 第29-41页 |
(一) 看不见的手 | 第29-33页 |
1 经济领域中的“看不见的手” | 第29-30页 |
2 道德领域中的“看不见的手” | 第30-31页 |
3 对“看不见的手”的分析解读 | 第31-33页 |
(二) 同情心:约束自利的道德情感过程的说明 | 第33-36页 |
1 同情:对情感的赞同或者理解 | 第33-34页 |
2 想象力:思想情感上的的共鸣 | 第34页 |
3 公正的旁观者:同情心的客观道德评价体系 | 第34-36页 |
(三) 合宜的美德 | 第36-41页 |
1 合宜性:美德的本质 | 第36-37页 |
2 合宜美德:高尚的品质 | 第37-41页 |
四、 “斯密问题”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的启示 | 第41-46页 |
(一) 正确把握利己追求,营造“创富”的社会激励环境 | 第41-42页 |
(二) 政府:市场经济的有效监管 | 第42-43页 |
(三) 中西、新旧道德间的有机整合 | 第43页 |
(四) 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正体系,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与舆论氛围 | 第43-44页 |
(五) 追求富裕和道德提升的辩证统一,树立和谐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| 第44-46页 |
结语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49页 |
致谢 | 第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