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1 绪论 | 第9-15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| 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| 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| 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| ·主要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| ·主要创新与不足 | 第14-15页 |
| 2 理论综述 | 第15-20页 |
| ·社会治安服务 | 第15-17页 |
| ·社会治安服务的内涵 | 第15页 |
| ·社会治安服务的特性 | 第15-17页 |
| ·有效供给 | 第17-20页 |
| ·供给和有效供给 | 第17-18页 |
| ·社会治安服务供给原则 | 第18-20页 |
| 3 重庆九龙坡区社会治安服务供给体系发展现状 | 第20-31页 |
| ·九龙坡区政府供给的社会治安服务 | 第20-24页 |
| ·政府供给社会治安服务的原因 | 第20-21页 |
| ·九龙坡区政府供给社会治安服务现状 | 第21-24页 |
| ·九龙坡区市场供给的社会治安服务 | 第24-26页 |
| ·九龙坡区市场供给社会治安服务的可能性 | 第24-25页 |
| ·九龙坡区市场供给社会治安服务现状 | 第25-26页 |
| ·九龙坡区非营利组织提供的社会治安服务 | 第26-31页 |
| ·九龙坡区非营利组织供给社会治安服务动因 | 第26-28页 |
| ·九龙坡区非营利组织供给社会治安服务现状 | 第28-31页 |
| 4 重庆九龙坡区社会治安服务供给体系的模糊综合评价 | 第31-40页 |
| ·评价原则 | 第31-32页 |
| ·以公众为中心原则 | 第31页 |
| ·科学性原则 | 第31页 |
| ·代表性原则 | 第31-32页 |
| ·可操作性原则 | 第32页 |
| ·动静结合原则 | 第32页 |
| ·评价指标构建 | 第32-35页 |
| ·政府供给体系的评价指标 | 第32-33页 |
| ·市场供给体系的评价指标 | 第33-34页 |
| ·非营利组织供给体系的评价指标 | 第34-35页 |
| ·模糊综合评价 | 第35-36页 |
| ·模糊理论 | 第35页 |
| ·模糊综合评价基本原理及步骤 | 第35-36页 |
| ·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重庆社会治安服务供给体系评价中的应用 | 第36-40页 |
| ·建立重庆社会治安服务供给体系评价因素集 | 第36-37页 |
| ·建立相关模糊集 | 第37-38页 |
| ·因素评价 | 第38-40页 |
| 5 九龙坡区社会治安服务供给体系的完善对策 | 第40-48页 |
| ·完善政府供给机制 | 第40-43页 |
| ·转变供给理念 | 第40页 |
| ·提高供给效率 | 第40-41页 |
| ·保障供给经费 | 第41页 |
| ·完善评价机制 | 第41-42页 |
| ·增强警力配置水平 | 第42-43页 |
| ·完善市场供给机制 | 第43-45页 |
| ·放松市场准入条件 | 第43-44页 |
| ·健全供给价格机制 | 第44页 |
| ·完善质量监管机制 | 第44-45页 |
| ·完善非营利组织供给机制 | 第45-48页 |
| ·提高公众认同感 | 第45-46页 |
| ·构建多层次供给组织 | 第46页 |
| ·完善法律制度 | 第46-4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8-50页 |
| 附录 A | 第50-51页 |
| 致谢 | 第51-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