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引言 | 第8-10页 |
一、 都市题材小说创作的发展与流变 | 第10-26页 |
(一) 从夜总会到会客厅 | 第10-13页 |
(二) 从摩登男女到资本家 | 第13-18页 |
(三) 一如既往的新感觉派描写手法 | 第18-26页 |
二、 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的发展与流变 | 第26-35页 |
(一) 压迫——反抗——失败 | 第26-28页 |
(二) 从类型化到多样化的人物塑造模式 | 第28-31页 |
(三) 从泼辣到圆熟的艺术表现手法 | 第31-35页 |
三、 战争题材小说创作的发展与流变 | 第35-45页 |
(一) 对战争认识的不断深化 | 第35-38页 |
(二) 从失真到逼真的人物塑造 | 第38-41页 |
(三) 从单一到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 | 第41-45页 |
四、 《中国行进》的艺术成就与局限(以《子夜》为参照) | 第45-59页 |
(一) 《中国行进》对《子夜》情节架构的模仿及其缺陷 | 第46-48页 |
(二) 《中国行进》在人物塑造上对《子夜》的承袭与突破 | 第48-50页 |
(三) 从艺术表现手法的异同看穆时英与茅盾创作理念的差异 | 第50-59页 |
结语 | 第59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3页 |
致谢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