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3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9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0-11页 |
·分析路线 | 第11页 |
·术语、符号 | 第11-13页 |
·术语 | 第11-12页 |
·符号 | 第12-13页 |
第2章 旧水泥路面沥青加铺层组合方案设计 | 第13-22页 |
·广清高速公路路面现状 | 第13页 |
·沥青加铺层设计方法计算及分析 | 第13-19页 |
·国外设计方法 | 第14-16页 |
·我国规范方法 | 第16-18页 |
·设计方法分析 | 第18-19页 |
·柔性沥青加铺层设计组合方案 | 第19-20页 |
·半柔性沥青加铺层设计组合方案 | 第20-22页 |
·半柔性路面发展简介 | 第20-21页 |
·半柔性沥青加铺层组合方案 | 第21-22页 |
第3章 旧水泥路面沥青加铺层组合方案研究 | 第22-40页 |
·ABAQUS 简介与建模 | 第22-23页 |
·ABAQUS 有限元软件简介 | 第22页 |
·建立模型 | 第22-23页 |
·模型参数及结构分层 | 第23-26页 |
·参数选取 | 第23-24页 |
·结构组合方案重新分层 | 第24-26页 |
·计算步骤 | 第26页 |
·计算结果及应力分析 | 第26-31页 |
·面层竖向应变分析数据 | 第26-28页 |
·面层层底正应力分析数据 | 第28-29页 |
·面层等效应力分析数据 | 第29-30页 |
·路面结构层剪应力分析数据 | 第30-31页 |
·组合方案比选及研究结论 | 第31-40页 |
·竖向应变比选 | 第31-32页 |
·层底正应力比选 | 第32-34页 |
·畸变能密度比选 | 第34-36页 |
·最大剪应力比选 | 第36-38页 |
·最佳组合方案 | 第38-39页 |
·研究结论 | 第39-40页 |
第4章 旧水泥路面沥青加铺层结构组合应力研究 | 第40-57页 |
·组合结构中面层结构变化时的面层应力研究 | 第40-46页 |
·模型建立 | 第40页 |
·厚度和模量对正应力的影响 | 第40-43页 |
·厚度和模量对剪应力的影响 | 第43-46页 |
·组合结构中过渡层结构变化时的面层应力研究 | 第46-54页 |
·BISAR 程序简介 | 第46页 |
·模型选取与计算点选取 | 第46-47页 |
·厚度对正应力的影响 | 第47-52页 |
·模量对正应力的影响 | 第52-54页 |
·结构分析结论 | 第54-55页 |
·面层内部应力 | 第54-55页 |
·沥青加铺层建议结构 | 第55页 |
·对广清公路沥青加铺层组合方案的进一步分析 | 第55-57页 |
·理论结构分析 | 第55页 |
·工程实际分析 | 第55-57页 |
第5章 结语 | 第57-60页 |
·主要结论 | 第57-58页 |
·不同组合方案中 e 、 s 、u 、 t的变化规律 | 第57-58页 |
·厚度和模量对面层内部应力的影响 | 第58页 |
·沥青加铺层建议结构 | 第58页 |
·展望与建议 | 第58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3页 |
致谢 | 第63-6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