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目录 | 第8-12页 |
插图或附表清单 | 第12-1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22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14-16页 |
·相关概念阐述 | 第16-18页 |
·欠发达地区 | 第16页 |
·居民点、乡村居民点和乡村居民点体系 | 第16-17页 |
·乡村居民点体系重构 | 第17-18页 |
·研究的思路、方法与意义 | 第18-22页 |
·研究思路及研究框架 | 第18-19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20页 |
·案例区域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| 第22-33页 |
·国外相关研究 | 第22-27页 |
·国外相关理论研究 | 第22-23页 |
·国外相关实践研究 | 第23-27页 |
·国内相关研究 | 第27-31页 |
·国内相关理论研究 | 第27-28页 |
·国内相关实践研究 | 第28-31页 |
·国内外研究述评 | 第31-33页 |
第三章 欠发达地区乡村居民点体系现状特征与演变趋势 | 第33-43页 |
·快速城镇化对欠发达地区乡村居民点发展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·对乡村人口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·乡村建设用地变化 | 第34页 |
·乡村资金的流动 | 第34页 |
·乡村发展演变 | 第34页 |
·欠发达地区乡村居民点体系现状特征及困境 | 第34-40页 |
·欠发达地区乡村居民点体系现状特征 | 第34-38页 |
·快速城镇化下欠发达地区乡村居民点体系发展面临的困境 | 第38-40页 |
·欠发达地区乡村居民点体系演变的趋势 | 第40-42页 |
·欠发达地区乡村居民点体系演变的目标模式 | 第40-41页 |
·欠发达地区乡村居民点体系演变趋势 | 第41-4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四章 快速城镇化下欠发达地区乡村居民点体系重构 | 第43-53页 |
·欠发达地区乡村居民点体系重构的动力 | 第43-45页 |
·内生动力 | 第43页 |
·外在动力 | 第43-44页 |
·调控力 | 第44-45页 |
·乡村居民点体系重构的模式 | 第45-48页 |
·按地形划分 | 第45-47页 |
·按区位划分 | 第47-48页 |
·乡村居民点体系重构的方法 | 第48-49页 |
·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 | 第48-49页 |
·区域统筹协调的方法 | 第49页 |
·乡村居民点体系重构的途径 | 第49-52页 |
·村庄评价 | 第49-50页 |
·村镇布点 | 第50-51页 |
·产业优化 | 第51页 |
·设施引导 | 第51页 |
·政策指导 | 第51-5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五章 应用研究:以池州市市域乡村居民点体系为例 | 第53-64页 |
·池州市市域乡村居民点体系现状 | 第53-57页 |
·研究区域居民点概况 | 第53-54页 |
·市域乡村居民点体系现状特征 | 第54-57页 |
·池州市市域乡村居民点体系重构的动力机制 | 第57-59页 |
·池州市城镇化加速推进对乡村的影响 | 第57-58页 |
·经济快速发展,对改善人居环境需求加大 | 第58页 |
·工业化加速发展对乡村剩余劳动力的吸引 | 第58页 |
·区域交通设施的建设促使城乡联系更快捷方便 | 第58-59页 |
·池州政府对于乡村发展的调控作用 | 第59页 |
·池州市域乡村居民点体系重构 | 第59-63页 |
·乡村居民点评价与布点选址 | 第59页 |
·乡村居民点体系的重构 | 第59-6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第六章 结语 | 第64-66页 |
·主要研究结论 | 第64页 |
·研究特色与创新 | 第64-65页 |
·研究展望 | 第65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1页 |
致谢 | 第71-72页 |
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