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财政、金融论文--金融、银行论文--中国金融、银行论文

宏观审慎管理理论及其中国化问题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8页
Abstract第8-18页
1. 导论第18-25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18-20页
   ·研究意义第20-21页
     ·理论意义第20-21页
     ·实践意义第21页
   ·研究的思路、方法与框架第21-23页
   ·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23-24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24-25页
2. 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第25-30页
   ·国外对宏观审慎管理的理论研究第25-27页
   ·国内对宏观审慎管理的理论研究第27-2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29-30页
3. 宏观审慎管理的经济学分析第30-45页
   ·传统的微观审慎性监管理论第30-34页
     ·保持金融机构稳健的重要性第30-32页
     ·资本充足率与金融机构的稳健性第32-33页
     ·传统微观审慎监管关注的其他领域第33-34页
   ·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理论的冲击第34-37页
     ·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微观审慎监管的局限性第34-36页
     ·传统微观审慎监管的顺周期性第36页
     ·微观审慎监管的总和不等于宏观审慎监管第36-37页
   ·宏观审慎管理概念及理论依据第37-42页
     ·宏观审慎理念的形成第37-38页
     ·G2O对宏观审慎管理的阐释第38-39页
     ·宏观审慎管理的理论依据第39-41页
     ·宏观审慎管理的本质和目的第41-42页
   ·宏观审慎管理与其他金融管理的比较第42-44页
     ·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管理第42-43页
     ·宏观审慎管理与宏观金融调控第43页
     ·宏观审慎管理与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第43-44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4-45页
4. 宏观审慎管理的基本框架第45-55页
   ·宏观审慎分析框架第45-47页
     ·宏观审慎分析的内涵和关注重点第45-46页
     ·宏观审慎分析的指标体系第46-47页
   ·宏观审慎政策的研究第47-50页
     ·应对金融顺周期效应的政策第48-49页
     ·应对金融跨市场风险的政策第49-50页
   ·宏观审慎工具组合第50-53页
     ·服务于宏观审慎目标的微观监管工具第51-52页
     ·服务于宏观审慎目标的宏观调控工具第52页
     ·服务于宏观审慎目标的财税会计工具第52-5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3-55页
5. 中央银行与宏观审慎管理第55-60页
   ·关于中央银行性质与职责的简单回顾第55-57页
     ·中央银行的性质第55-56页
     ·中央银行的职责第56-57页
   ·中央银行承担宏观审慎管理职责的依据第57-59页
     ·中央银行承担宏观审慎管理职能的理论依据第57-59页
     ·中央银行承担宏观审慎管理职能的法理依据第5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9-60页
6. 国际金融危机后有关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的主要实践第60-99页
   ·主要国际金融组织在标准修订方面的探索与实践第60-68页
     ·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(BCBS)的行动第60-62页
     ·金融稳定理事会(FSB)的行动第62-64页
     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的行动第64-66页
     ·其他国际组织的行动第66-68页
   ·主要经济体在宏观审慎管理方面的改革第68-87页
     ·美国在宏观审慎管理方面的改革第68-76页
     ·英国在宏观审慎管理方面的改革第76-81页
     ·法国在宏观审慎管理方面的改革第81-86页
     ·德国在宏观审慎管理方面的改革第86-87页
   ·若干典型宏观审慎管理工具的实践情况第87-96页
     ·西班牙的动态拨备制度第87-91页
     ·英国的问题银行特别处理机制第91-96页
   ·宏观审慎管理实践的启示和反思第96-9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98-99页
7. 中国宏观审慎管理的制度设计第99-133页
   ·中国实施宏观审慎管理的必要性分析第99-106页
     ·中国经济金融运行中的顺周期性问题第99-102页
     ·中国金融体系稳健性面临的挑战第102-103页
     ·历史上几次金融风险处置经验和局限第103-106页
   ·中国实施宏观审慎管理面临的初始环境第106-112页
     ·中国金融管理的基本制度框架第106-108页
     ·中国金融组织体系和金融市场结构第108-110页
     ·中国的融资结构第110-112页
   ·中国开展宏观审慎管理的若干实践第112-124页
     ·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与效果第112-117页
     ·资本充足率监管的改革与效果第117-120页
     ·动态拨备实施与效果第120-122页
     ·对当前宏观审慎管理实践的几点思考第122-124页
   ·中国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的基本要素第124-131页
     ·宏观审慎分析体系第124-125页
     ·宏观审慎管理的工具创新第125-128页
     ·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体制第128-129页
     ·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置机制第129-13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31-133页
8. 深化金融改革,促进加快构建中国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第133-139页
   ·在我国构建宏观审慎管理框架面临主要问题第133-135页
   ·需要做出调整与改革第135-138页
     ·金融管理制度面临的调整与改革第135-136页
     ·金融组织体系面临的改革和调整第136-137页
     ·金融市场结构面临的改革和调整第137-13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38-139页
参考文献第139-150页
后记第150-151页
致谢第151-152页
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第152页

论文共15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公共投资项目绩效评价研究
下一篇:血清adropin和preptin水平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