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经济作物论文--油料作物论文--大豆论文

农杆菌介导hrpZPsg12基因转化大豆的研究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一章 绪论第8-24页
   ·甘薯生产现状及用途第8页
   ·甘薯病毒病的发生及危害第8-9页
   ·甘薯病毒的检测方法第9-12页
     ·症状诊断法第9-10页
     ·生物学鉴定方法第10页
     ·病毒形态鉴定法第10页
     ·血清学检测第10-11页
     ·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第11-12页
   ·双生病毒研究进展第12-20页
     ·双生病毒的发生和危害第12-13页
     ·双生病毒的结构特征与分类第13-16页
     ·双生病毒的复制与转录第16-17页
     ·双生病毒的转录及表达调控第17页
     ·双生病毒的变异第17-19页
     ·双生病毒的检测第19-20页
   ·与单组分Begomovirus伴随的卫星DNA分子的研究第20-22页
     ·卫星DNA1分子第20页
     ·卫星DANβ分子第20-21页
     ·缺陷性干扰小分子DNA第21-22页
   ·侵染甘薯的双生病毒的研究进展第22-23页
   ·本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3-24页
第二章 我国甘薯上双生病毒的分子鉴定第24-42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24-30页
     ·试验材料第24-25页
     ·试验方法第25-30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30-41页
     ·甘薯上双生病毒的PCR检测以及DNA-A全序列的测定第30-32页
     ·7个双生病毒分离物全基因组序列的相似性分析第32页
     ·7个分离物与Gene Bank上登录的其它双生病毒之间的全基因组序列相似性对比第32-36页
     ·进化关系分析第36-37页
     ·基因组结构分析第37-41页
     ·DNA-β组分的PCR检测第41页
     ·DNAβ的PCR检测第41页
   ·讨论第41-42页
第三章 甘薯卷叶病毒江苏分离物(SPLCV-SU[3-2])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以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第42-49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42-44页
     ·实验材料第42页
     ·试验方法第42-44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44-47页
     ·SPLCV-SU[3-2]CP基因序列的测定以及相似性分析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·SPLCV-SU[3-2]CP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5-46页
     ·CP基因表达产物的SDS-PAGE分析第46-47页
   ·讨论第47-49页
第四章 结论与讨论第49-51页
   ·结论第49-50页
   ·创新第50页
   ·有待改进和继续的工作第50-51页
参考文献第51-60页
致谢第60-61页
附录第61-63页
作者简介第63页

论文共6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吉林省不同年代水稻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源—库关系的变化
下一篇:城市再生水的土壤累积效应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