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5页 |
第一章 多金属氧簇的组装化学与功能化研究进展 | 第15-48页 |
第一节 多金属氧簇简介 | 第15-23页 |
§1.1.1 多金属氧簇化学发展概述 | 第15-21页 |
§1.1.2 多金属氧簇的催化特性及研究现状 | 第21-23页 |
第二节 多金属氧簇自组装研究进展 | 第23-27页 |
§1.2.1 多金属氧簇自组装 | 第23-24页 |
§1.2.2 多金属氧簇有机-无机杂化体自组装 | 第24-27页 |
第三节 有机分子静电包覆的多金属氧簇复合物自组装及功能化 | 第27-37页 |
§1.3.1 复合物的制备方法 | 第27-28页 |
§1.3.2 复合物的自组装行为研究进展 | 第28-32页 |
§1.3.3 复合物的功能应用 | 第32-37页 |
第四节 本论文选题思路 | 第37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8页 |
第二章 树枝状有机分子调控的多金属氧簇复合物自组装 | 第48-74页 |
第一节 树枝状多金属氧簇复合物的制备 | 第49-59页 |
§2.1.1 实验试剂 | 第49-50页 |
§2.1.2 表征方法及实验仪器 | 第50页 |
§2.1.3 树枝状有机分子的合成与基本表征 | 第50-54页 |
§2.1.4 树枝状有机分子包覆的多金属氧簇的制备与基本表征 | 第54-59页 |
§2.1.5 溶液中和固态下组装行为的 XRD 和 TEM 表征 | 第59页 |
第二节 树枝状表面活性剂的溶液自组装行为 | 第59-61页 |
第三节 树枝状多金属氧簇复合物的溶液自组装行为 | 第61-65页 |
第四节 树枝状多金属氧簇复合物的固态自组装行为 | 第65-70页 |
§2.4.1 固态堆积结构表征及演变 | 第65-68页 |
§2.4.2 固态堆积结构演变的简单计算模拟 | 第68-70页 |
第五节 小结 | 第70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4页 |
第三章 光调控多金属氧簇复合物的可逆组装与催化氧化 | 第74-104页 |
第一节 含有偶氮苯基团的多金属氧簇复合物的制备 | 第75-83页 |
§3.1.1 实验试剂 | 第76页 |
§3.1.2 表征方法及实验仪器 | 第76-77页 |
§3.1.3 末端修饰有偶氮苯基团的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| 第77-79页 |
§3.1.4 光响应型多金属氧簇复合物的制备 | 第79-83页 |
§3.1.5 多金属氧簇复合物的紫外-可见光照 | 第83页 |
第二节 多金属氧簇复合物的光致顺反异构过程 | 第83-86页 |
第三节 两种过程相反的多金属氧簇复合物光诱导组装与解组装 | 第86-91页 |
第四节 光诱导可逆组装与解组装过程机理与驱动力 | 第91-94页 |
第五节 多金属氧簇复合物可控硫醚催化氧化 | 第94-101页 |
§3.5.1 多金属氧簇复合物催化氧化活性调控及机理 | 第95-98页 |
§3.5.2 多金属氧簇复合物催化剂的回收再利用 | 第98-101页 |
第六节 小结 | 第10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1-104页 |
第四章 光控多金属氧簇复合物的可逆相转移及其催化与分离 | 第104-128页 |
第一节 含有偶氮苯基团的多金属氧簇复合物的制备 | 第105-111页 |
§4.1.1 实验试剂 | 第105-106页 |
§4.1.2 表征方法及实验仪器 | 第106页 |
§4.1.3 光响应型多金属氧簇复合物的制备 | 第106-111页 |
§4.1.4 多金属氧簇复合物的紫外-可见光照 | 第111页 |
第二节 多金属氧簇复合物的光致顺反异构过程 | 第111-114页 |
第三节 多金属氧簇复合物的光诱导可逆相转移 | 第114-120页 |
§4.3.1 在单相溶剂中复合物的光诱导组装与解组装 | 第114-117页 |
§4.3.2 在两相溶剂中复合物的光诱导可逆相转移 | 第117-120页 |
第四节 多金属氧簇复合物均相催化剂的相转移回收再利用 | 第120-125页 |
第五节 小结 | 第12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5-128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28-131页 |
作者简历 | 第131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31-134页 |
致谢 | 第134-13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