兰州低碳城市发展研究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0页 |
| 1 导论 | 第10-13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| ·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| ·研究思路 | 第12-13页 |
|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3-19页 |
| ·国外相关研究 | 第13-14页 |
| ·国外低碳城市建设 | 第14-16页 |
| ·国内相关研究 | 第16-17页 |
| ·国内低碳城市建设 | 第17-19页 |
| 3 兰州市碳排放现状及其特征分析 | 第19-29页 |
| ·研究区域概况 | 第19-20页 |
| ·碳排放估算方法与数据来源 | 第20-21页 |
| ·碳排放估算方法 | 第20-21页 |
| ·数据来源 | 第21页 |
| ·碳排放现状分析 | 第21-25页 |
| ·一次能源碳排放总量 | 第21-22页 |
| ·主要能源消耗碳排放 | 第22-24页 |
| ·能源利用碳排放强度 | 第24页 |
| ·碳排放生态压力分析 | 第24-25页 |
| ·碳排放弹性分析 | 第25-26页 |
| ·碳排放长期变动分析 | 第26-29页 |
| ·计算方法 | 第26-27页 |
| ·结果分析 | 第27-29页 |
| 4 兰州市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| 第29-35页 |
| ·相关性分析 | 第30-31页 |
| ·实证分析 | 第31-33页 |
| ·模型的共线性检验 | 第31页 |
| ·模型的主成分回归 | 第31-33页 |
| ·结果分析 | 第33-35页 |
| ·主成分分析结果 | 第33-34页 |
| ·STIRPAT模型的主成分回归结果 | 第34-35页 |
| 5 兰州低碳城市发展现状评价 | 第35-41页 |
| ·DPSIR模型 | 第36页 |
| ·低碳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| 第36-40页 |
| ·评级方法的选取 | 第36-38页 |
| ·数据收集与标准化处理 | 第38-39页 |
| ·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39页 |
| ·指标值的综合合成 | 第39-40页 |
| ·评价等级标准的划分依据 | 第40-41页 |
| ·结果分析 | 第41页 |
| 6 兰州低碳城市发展的SWOT分析 | 第41-46页 |
| ·优势分析 | 第42-43页 |
| ·区位优势 | 第42页 |
| ·政策优势 | 第42页 |
| ·科研优势 | 第42-43页 |
| ·劣势分析 | 第43-44页 |
| ·高碳产业比重大 | 第43页 |
| ·能源消费以煤为主 | 第43-44页 |
| ·生态环境脆弱 | 第44页 |
| ·机遇分析 | 第44-45页 |
| ·低碳转型给兰州带来机遇 | 第44页 |
| ·国际技术转让与合作 | 第44-45页 |
| ·威胁分析 | 第45页 |
| ·低碳技术不成熟 | 第45页 |
| ·行业标准未出台 | 第45页 |
| ·基于SWOT分析的战略路线图 | 第45-46页 |
| 7 兰州低碳城市发展途径 | 第46-48页 |
| ·构建低碳产业体系 | 第46页 |
| ·发展绿色能源体系 | 第46-47页 |
| ·倡导低碳消费方式 | 第47页 |
| ·构建节能低碳社区 | 第47-48页 |
| ·加强城市生态建设 | 第48页 |
| 8 兰州低碳城市发展对策 | 第48-53页 |
| ·制定相关配套政策 | 第48-49页 |
| ·加强低碳城市规划 | 第49-50页 |
| ·发展循环经济,推进清洁生产 | 第50-51页 |
| ·通过技术创新,提高能源效率 | 第51-52页 |
| ·强化经济手段,推广节能产品 | 第52-53页 |
| 9 结语 | 第53-5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5-59页 |
| 致谢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