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5页 |
·课题背景 | 第11-13页 |
·现代速凝剂的发展历程 | 第11-12页 |
·速凝剂的分类 | 第12-13页 |
·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现状 | 第13-17页 |
·国外速凝剂研究情况 | 第13-15页 |
·无碱(低碱)速凝剂 | 第13-14页 |
·有机无机复合型速凝剂 | 第14-15页 |
·液态速凝剂 | 第15页 |
·国内速凝剂的研究情况 | 第15-17页 |
·无碱(或低碱)速凝剂 | 第16页 |
·有机无机复合型速凝剂 | 第16-17页 |
·无碱液态速凝剂 | 第17页 |
·速凝剂的作用机理综述 | 第17-21页 |
·水泥的水化机理 | 第17-19页 |
·速凝剂的促凝机理 | 第19-21页 |
·硫铝酸盐类速凝剂的速促机理 | 第19-20页 |
·铝氧熟料类速凝剂的促凝机理 | 第20页 |
·锂盐速凝剂的促凝机理 | 第20-21页 |
·新型低碱度早强速凝剂的促凝机理 | 第21页 |
·现有速凝剂存在的问题 | 第21-23页 |
·本文研究目的和内容 | 第23-25页 |
第2章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| 第25-30页 |
·原材料及其基本性能 | 第25-27页 |
·水泥 | 第25-26页 |
·砂 | 第26页 |
·高效减水剂 | 第26-27页 |
·试验所用化学材料 | 第27页 |
·试验方法与步骤 | 第27-29页 |
·速凝剂母液的合成与优化 | 第27-28页 |
·水泥净浆凝结时间试验 | 第28页 |
·砂浆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试验 | 第28-29页 |
·速凝剂评价标准 | 第29页 |
·微观试验式样的制备 | 第29-30页 |
第3章 液体速凝剂的研制 | 第30-43页 |
·速凝剂主要速凝组份的确定 | 第30页 |
·单组分促凝效果试验 | 第30-33页 |
·硫酸铝(A1_2(S0_4)_3)不同掺量对水泥促凝效果的影响 | 第30-31页 |
·氢氟酸(HF)不同掺量对水泥促凝效果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·氢氧化锂(LiOH)不同掺量对水泥促凝效果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·低碱液体速凝剂母液合成 | 第33-39页 |
·正交试验的因素与水平的确定 | 第33-34页 |
·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处理 | 第34-39页 |
·低碱液体速凝剂母液的复配与优化 | 第39-41页 |
·母液与三乙醇胺(TEA)的复配与优化 | 第39-40页 |
·用三乙醇胺改善后的母液与聚丙烯酰胺(PAM)的复配与优化 | 第40-41页 |
·低碱液体速凝剂的配制 | 第41-4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4章 HZ 低碱液体速凝剂的性能 | 第43-52页 |
·HZ 速凝剂与水泥的适应性 | 第43-47页 |
·凝结时间的适应性试验 | 第43-44页 |
·胶砂强度的适应性试验 | 第44-47页 |
·HZ 速凝剂与高效减水剂的适应性 | 第47-48页 |
·温度变化对HZ 速凝剂的促凝效果影响 | 第48-49页 |
·掺入方式对HZ 速凝剂的促凝效果影响 | 第49-5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5章 HZ 低碱液体速凝剂的作用机理探讨 | 第52-63页 |
·水泥矿物组分的水化机理综述 | 第52-56页 |
·C_3S 的水化过程和早期水化理论 | 第52-54页 |
·C_3A 的水化过程和早期水化理论 | 第54-56页 |
·传统碱性速凝剂的速凝机理综述 | 第56-57页 |
·HZ 速凝剂的作用机理探讨 | 第57-62页 |
·水泥水化的SEM 观察分析 | 第57-61页 |
·HZ 速凝剂的作用机理 | 第61-6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63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8页 |
致谢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