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1. 绪论 | 第9-27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9-16页 |
·我国的能源现状 | 第9-10页 |
·我国的建筑能耗及建筑节能现状 | 第10-12页 |
·既有建筑节能现状 | 第12-13页 |
·寒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紧迫性 | 第13-16页 |
·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16-18页 |
·国内外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研究现状 | 第18-23页 |
·国内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研究现状 | 第18-21页 |
·国外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研究现状 | 第21-23页 |
·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| 第23-25页 |
·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23-24页 |
·课题研究拟采用的方法 | 第24-25页 |
·研究的技术路线 | 第25-27页 |
2. 评价体系的相关理论与方法 | 第27-37页 |
·寒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能耗数据及业主信息采集 | 第27-28页 |
·居住建筑能耗数据采集 | 第27-28页 |
·既有居住建筑业主信息采集 | 第28页 |
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28-31页 |
·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| 第28-29页 |
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| 第29页 |
·指标选取的依据 | 第29-31页 |
·评价体系主要技术支持 | 第31-37页 |
·粗糙集理论、熵理论 | 第31-32页 |
·模糊综合评判、TOPSIS 法和可拓理论 | 第32-36页 |
·价值工程 | 第36-37页 |
3. 寒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前项目选择评价 | 第37-45页 |
·寒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前项目评价的原因 | 第37页 |
·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| 第37-38页 |
·基于粗糙集和熵理论的优序模型构建 | 第38-40页 |
·例证分析 | 第40-45页 |
·评价对象 | 第40-42页 |
·项目评价模型建立 | 第42-45页 |
4. 寒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方案选择评价 | 第45-61页 |
·寒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常用改造方案 | 第45-48页 |
·围护结构改造措施 | 第45-48页 |
·采暖供热系统改造措施 | 第48页 |
·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| 第48-49页 |
·多层次模糊可拓方案优选流程及模型构建 | 第49-55页 |
·多层次模糊可拓方案优选模型流程 | 第49-50页 |
·多层次模糊可拓方案优选模型的构建 | 第50-53页 |
·评价指标权重的设定 | 第53-55页 |
·例证分析 | 第55-61页 |
5. 寒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后示范项目选择评价 | 第61-67页 |
·寒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后示范项目选择评价的原因 | 第61页 |
·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效益分析 | 第61-63页 |
·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成本分析 | 第63页 |
·价值工程方案优选模型 | 第63-65页 |
·确定功能指标 | 第64-65页 |
·确定功能系数 | 第65页 |
·确定成本系数 | 第65页 |
·确定价值系数 | 第65页 |
·例证分析 | 第65-67页 |
·确定权重及指标值 | 第65-66页 |
·计算功能系数 | 第66页 |
·计算成本系数 | 第66页 |
·计算价值系数 | 第66-67页 |
6. 寒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实施建议 | 第67-73页 |
·实施流程及方法建议 | 第67-70页 |
·实施阶段的建议 | 第67页 |
·实施流程图 | 第67-68页 |
·各流程的实施具体方法 | 第68-70页 |
·实施政策建议 | 第70-73页 |
·进一步完善立法、政策和规范 | 第70-71页 |
·改造主体重心下移,刺激地方政府改造积极性 | 第71页 |
·改造融资模式多元化 | 第71页 |
·设立专门的节能改造管理部门或工作小组 | 第71-72页 |
·节能改造工作与城市综合开发建设相结合 | 第72页 |
·监督保障机制 | 第72-73页 |
7. 成果与展望 | 第73-77页 |
·主要成果 | 第73-74页 |
·主要创新点 | 第74页 |
·主要不足 | 第74-75页 |
·展望 | 第75-77页 |
致谢 | 第77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8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| 第83-85页 |
附件 1 | 第85-87页 |
附件 2 | 第87-8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