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间幽默艺术在微型动画中的应用研究--以百集《万荣笑话》为例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目录 | 第7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论题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理论意义 | 第12页 |
·现实意义 | 第12页 |
·国内外研究动态 | 第12-16页 |
·国内研究 | 第14-16页 |
·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16-18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万荣笑话的文化与产业价值 | 第18-26页 |
·万荣民间幽默艺术的代表性 | 第18-20页 |
·“zeng”方言特色下的地方风味 | 第18-19页 |
·底层意识与民间精神融合中的土语及粗语 | 第19-20页 |
·正在消失的民俗 | 第20页 |
·万荣笑话的发源与特点 | 第20-23页 |
·万荣笑话的发源 | 第20-22页 |
·万荣笑话的特点 | 第22-23页 |
·万荣笑话的文化与产业价值 | 第23-26页 |
·折射社会百态 | 第23-24页 |
·娱乐百姓生活 | 第24页 |
·促进和谐稳定 | 第24页 |
·衍生系列产业 | 第24-26页 |
第三章 民间幽默的传播媒介与表现形式 | 第26-34页 |
·民间幽默传播的内涵 | 第26-27页 |
·民间幽默传播的本质 | 第26-27页 |
·民间幽默传播的内涵 | 第27页 |
·万荣笑话主流传播模式及影响 | 第27-30页 |
·传统传播模式及影响 | 第27-30页 |
·新型传播方式 | 第30页 |
·利用flash动画形式进行传播的可行性与不足 | 第30-34页 |
·可行性 | 第31-32页 |
·不足 | 第32-34页 |
第四章 《万荣笑话》的动画片制作与提炼 | 第34-60页 |
·前期的准备与提炼 | 第34-43页 |
·从民间笑话向动画剧本的转型 | 第34-36页 |
·动画logo设计 | 第36-39页 |
·典型人物形象的刻画 | 第39-42页 |
·本土感的表现 | 第42-43页 |
·中期制作 | 第43-54页 |
·素材的绘画 | 第43-48页 |
·二维效果的实现 | 第48-50页 |
·《万荣笑话》FLASH个性化体现 | 第50-52页 |
·FLASH中单纯与夸张的幽默性 | 第52-54页 |
·后期处理 | 第54-60页 |
·配音的调整 | 第54-55页 |
·色彩的处理 | 第55-57页 |
·其它合成 | 第57-60页 |
第五章 《万荣笑话》动画片的拓展应用探究 | 第60-64页 |
·万荣笑话动画片的特质 | 第60-61页 |
·独立故事,空间占比小 | 第60页 |
·画面简洁,各媒体通行 | 第60页 |
·通俗易懂,老幼儒皆宜 | 第60-61页 |
·网络平台中的投放畅想 | 第61-63页 |
·手机媒体中的展示畅想 | 第63-64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64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68页 |
致谢 | 第68-70页 |
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