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6页 |
1 引言 | 第6-10页 |
·隐逸文学的研究现状 | 第6-9页 |
·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2 初唐隐逸风尚的形成 | 第10-17页 |
·隐逸行为的表现形式 | 第10-11页 |
·儒家的“天下有道则见,无道则隐” | 第11-12页 |
·魏晋时期的隐逸风尚 | 第12-13页 |
·初唐文人对魏晋文人隐逸行为的接受 | 第13-17页 |
3 初唐文人隐逸思想在诗歌中的表现 | 第17-36页 |
·王绩的三仕三隐 | 第17-22页 |
·骆宾王的闲居之隐 | 第22-24页 |
·卢照邻的贫病之隐 | 第24-28页 |
·陈子昂的“无道则隐” | 第28-31页 |
·宋之问的亦官亦隐 | 第31-36页 |
4 初唐隐逸风尚对诗歌的影响 | 第36-42页 |
·山水田园诗的合流 | 第36-38页 |
·唐人诗歌中的道蕴 | 第38-39页 |
·“桃源”意象之仙化 | 第39-42页 |
结语 | 第42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7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47-48页 |
后记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