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西厢记》修辞格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1 绪论 | 第7-12页 |
·汉语修辞格研究的简要回顾 | 第7-9页 |
·《西厢记》语言方面的研究综述 | 第9-11页 |
·《西厢记》修辞格的研究价值和方法 | 第11-12页 |
2 《西厢记》中体现语言均衡美的修辞格 | 第12-20页 |
·对偶 | 第12-14页 |
·对照 | 第14-16页 |
·排比 | 第16-18页 |
·顶针 | 第18-20页 |
3 《西厢记》中体现语言变化美的修辞格 | 第20-27页 |
·夸张 | 第20-22页 |
·双关 | 第22-23页 |
·反语 | 第23-24页 |
·婉曲和拆字 | 第24-27页 |
4 《西厢记》中体现语言侧重美的修辞格 | 第27-36页 |
·反复 | 第27-28页 |
·叠字 | 第28-31页 |
·反问与设问 | 第31-34页 |
·映衬 | 第34-36页 |
5 《西厢记》中体现语言联系美的修辞格 | 第36-51页 |
·比喻和比拟 | 第36-41页 |
·引用 | 第41-44页 |
·摹绘 | 第44-46页 |
·借代 | 第46-48页 |
·示现与呼告 | 第48-51页 |
6 《西厢记》修辞格的总体特征及形成原因 | 第51-58页 |
·《西厢记》修辞格的总体特征 | 第51-53页 |
·《西厢记》修辞格总体特征形成的原因 | 第53-58页 |
7 《西厢记》修辞格的作用 | 第58-72页 |
·增加了语言的丰富性 | 第58-61页 |
·强化了人物的形象性 | 第61-66页 |
·突出了作品的戏剧性 | 第66-72页 |
结语 | 第72-74页 |
附录 | 第74-8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0-82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82-83页 |
后记 | 第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