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3页 |
Abstract | 第3-6页 |
引言 | 第6-7页 |
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| 第7-33页 |
1. 研究目的 | 第7页 |
2. 研究方法 | 第7页 |
·研究设计 | 第7页 |
·病例来源与选择 | 第7页 |
3. 临床资料 | 第7-9页 |
·诊断标准 | 第7-8页 |
·西医诊断标准 | 第8页 |
·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| 第8页 |
·纳入标准 | 第8页 |
·排除标准 | 第8-9页 |
4. 治疗方法 | 第9-10页 |
·治疗组 | 第9页 |
·对照组 | 第9页 |
·疗程 | 第9页 |
·注意事项 | 第9-10页 |
·操作 | 第9-10页 |
·调护 | 第10页 |
5. 观察指标 | 第10-11页 |
·临床观察指标 | 第10-11页 |
·安全性观察 | 第11页 |
6. 疗效评定 | 第11-13页 |
·疗效评定方法 | 第11-12页 |
·疗效评定标准 | 第12页 |
·随访 | 第12-13页 |
7. 具体技术路线 | 第13页 |
8. 统计学方法 | 第13页 |
9. 研究结果与分析 | 第13-17页 |
·病例入组情况 | 第13-14页 |
·一般资料比较 | 第14-17页 |
·性别、年龄比较 | 第14-15页 |
·病程比较 | 第15-16页 |
·病情程度积分比较 | 第16-17页 |
10. 治疗结果 | 第17-22页 |
·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| 第17-18页 |
·两组治疗前后积分情况 | 第18-20页 |
·两组治疗后复发情况 | 第20-21页 |
·不良反应 | 第21-22页 |
11. 讨论 | 第22-31页 |
·祖国医学对脂溢性皮炎的认识 | 第22-24页 |
·历代医家对病名的阐述 | 第22页 |
·病因病机 | 第22-23页 |
·辨证论治 | 第23-24页 |
·现代医学对脂溢性皮炎的认识 | 第24-26页 |
·发病机制 | 第25页 |
·治疗方法 | 第25-26页 |
·一般治疗 | 第25页 |
·全身治疗 | 第25-26页 |
·局部治疗 | 第26页 |
·复方黄柏液治疗头部脂溢性皮炎的机理探讨 | 第26-31页 |
·组成 | 第26页 |
·方解 | 第26-27页 |
·中医外治法作用研究 | 第27-29页 |
·中医外治法机理研究 | 第27-28页 |
·中医外治法特点 | 第28页 |
·中药洗剂机理研究 | 第28-29页 |
·“异病同治”的思想 | 第29-30页 |
·现代药理研究 | 第30-31页 |
·导师的理解 | 第31页 |
12. 结论 | 第31-32页 |
13. 问题与展望 | 第32-33页 |
·问题 | 第32页 |
·展望 | 第32-3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3-35页 |
致谢 | 第35-36页 |
文献综述 | 第3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7页 |
附件1: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7-58页 |
附件2:复方黄柏液治疗头部脂溢性皮炎(湿热内盛证)临床疗效观察表 | 第58-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