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3页 |
Abstract | 第3-4页 |
中文文摘 | 第4-6页 |
目录 | 第6-7页 |
绪论 | 第7-13页 |
一、概念的梳理与厘定 | 第7-8页 |
二、“浪漫性”生成研究 | 第8-10页 |
三、从修辞视角观照“浪漫性” | 第10-13页 |
第一章 “十七年”革命历史叙事的浪漫基调 | 第13-27页 |
第一节 “政治文化”对“浪漫图景”的“浸染” | 第13-17页 |
第二节 创作主体对“浪漫性”的“合理”吸纳 | 第17-23页 |
第三节 “浪漫”浸染下的“读者现象” | 第23-27页 |
第二章 “浪漫性”的“合法”呈现 | 第27-45页 |
第一节 “显性主题”与“感性叙述”的“交叉”与“错位” | 第27-31页 |
第二节 创作主体的“修辞策略” | 第31-37页 |
第三节 “姿态”指引下的“修辞技巧” | 第37-45页 |
第三章 “浪漫性”的生成动力 | 第45-59页 |
第一节 “革命场域”对感性叙述的“激发” | 第45-50页 |
第二节 创作主体的既定“合法”身份 | 第50-54页 |
第三节 知识者的价值期待 | 第54-59页 |
结语 | 第59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| 第65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9页 |
个人简历 | 第69-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