粉末冶金渗铜钢力学性能与摩擦磨损性能研究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9-22页 |
| ·粉末冶金技术引言 | 第9页 |
| ·铁基粉末冶金零件的发展方向 | 第9-14页 |
| ·铁基耐磨材料的应用与特点 | 第9-11页 |
| ·提高粉末冶金制品密度的方法 | 第11-14页 |
| ·粉末冶金渗铜钢材料的制备工艺 | 第14-16页 |
| ·渗铜工艺介绍 | 第14-15页 |
| ·影响渗铜处理质量的因素 | 第15-16页 |
| ·熔渗剂的选择 | 第15-16页 |
| ·熔渗基体质量 | 第16页 |
| ·渗铜的温度和时间 | 第16页 |
| ·液压零部件的工作环境 | 第16-18页 |
| ·流体润滑 | 第17页 |
| ·边界润滑 | 第17-18页 |
| ·液压零部件材料的设计原则及减摩机理 | 第18-20页 |
| ·液压零部件的性能要求 | 第18-19页 |
| ·机械性能 | 第18-19页 |
| ·减摩、耐磨性能 | 第19页 |
| ·热学性能 | 第19页 |
| ·润滑性能 | 第19页 |
| ·摩擦副的减摩耐磨机理 | 第19-20页 |
| ·软基体中硬相承载机理 | 第19-20页 |
| ·软相承载机理 | 第20页 |
| ·多孔性存油机理 | 第20页 |
| ·塑性涂层机理 | 第20页 |
| ·选题的目的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20-22页 |
| 第二章 实验方法 | 第22-30页 |
| ·实验原料 | 第22-23页 |
| ·试样成分设计及编号 | 第23页 |
| ·样品制备 | 第23-25页 |
| ·混料 | 第24页 |
| ·压制成形 | 第24页 |
| ·烧结 | 第24-25页 |
| ·性能测试 | 第25-28页 |
| ·密度测试 | 第25-26页 |
| ·硬度测试 | 第26页 |
| ·力学性能测试 | 第26-27页 |
| ·摩擦磨损性能测试 | 第27-28页 |
| ·显微组织观察 | 第28-30页 |
| ·金相组织观察 | 第28页 |
| ·断口形貌SEM分析 | 第28页 |
| ·磨痕形貌SEM分析 | 第28-29页 |
| ·磨痕深度观察 | 第29-30页 |
| 第三章 粉末冶金渗铜钢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 | 第30-40页 |
| ·引言 | 第30页 |
| ·显微组织观察 | 第30-33页 |
| ·孔隙变化 | 第30-32页 |
| ·金相组织变化 | 第32-33页 |
| ·力学性能结果 | 第33-35页 |
| ·渗铜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| 第33-35页 |
| ·材料的断口形貌分析 | 第35-39页 |
| ·不同基体密度对材料断口形貌的影响 | 第35-38页 |
| ·不同渗铜量对材料断口形貌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| 第四章 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| 第40-52页 |
| ·引言 | 第40-42页 |
| ·初始基体密度对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| 第42-44页 |
| ·摩擦系数及磨损量变化 | 第42-43页 |
| ·磨痕表面形貌与磨痕深度曲线分析 | 第43-44页 |
| ·渗铜量对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| 第44-47页 |
| ·摩擦系数及磨损量变化 | 第44-46页 |
| ·磨痕表面形貌与磨痕深度曲线分析 | 第46-47页 |
| ·摩擦磨损性能对比 | 第47-51页 |
| ·磨损实验结果 | 第47-49页 |
| ·摩擦表面形貌分析 | 第49-5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| 第五章 结论 | 第52-5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3-56页 |
| 致谢 | 第56-57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