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0页 |
| 1 绪论 | 第10-22页 |
| ·苎麻概述 | 第10-11页 |
| ·苎麻生物脱胶研究 | 第11-17页 |
| ·苎麻生物脱胶的作用机理 | 第11-12页 |
| ·苎麻生物脱胶方法 | 第12-14页 |
| ·苎麻生物脱胶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| 第14-17页 |
| ·变性凝胶梯度电泳(DGGE) | 第17-20页 |
| ·DGGE 的原理 | 第17-18页 |
| ·DGGE 的发展 | 第18页 |
| ·DGGE 的应用 | 第18-19页 |
| ·DGGE 的优缺点 | 第19-20页 |
| ·研究思路 | 第20-22页 |
| ·立题的目的及意义 | 第20页 |
| ·实验设计内容 | 第20-22页 |
| 2 脱胶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| 第22-33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22页 |
| ·菌种及苎麻 | 第22页 |
| ·实验仪器与试剂 | 第22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22-24页 |
| ·培养基制备 | 第22-23页 |
| ·培养条件 | 第23页 |
| ·分离方法 | 第23-24页 |
| ·菌种保藏 | 第24页 |
| ·微生物分离培养及形态鉴定 | 第24-32页 |
| ·好氧及兼性微生物分离培养 | 第24-27页 |
| ·厌氧微生物的分离结果 | 第27-29页 |
| ·分离微生物交换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培养 | 第29-32页 |
| ·讨论 | 第32-33页 |
| 3 RAMCD407 菌群PCR-DGGE 试验体系优化 | 第33-59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33-36页 |
| ·供试微生物 | 第33页 |
| ·试剂与仪器 | 第33-36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36-43页 |
| ·菌群宏基因组DNA 提取方法试验 | 第36-38页 |
| ·16S rRNA 基因靶序列筛选 | 第38-40页 |
| ·DGGE 体系优化 | 第40-43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43-56页 |
| ·DNA 浓度与质量分析 | 第43-45页 |
| ·PCR 体系优化 | 第45-51页 |
| ·DGGE 体系优化 | 第51-52页 |
| ·适宜于RAMCD407 群落结构分析的PCR-DGGE 体系 | 第52-56页 |
| ·讨论 | 第56-59页 |
| 4 菌群RAMCD407 中可培养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| 第59-66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59页 |
| ·供试微生物 | 第59页 |
| ·试剂 | 第59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59-62页 |
| ·微生物培养 | 第59-60页 |
| ·DNA 提取方法 | 第60页 |
| ·PCR-DGGE 试验 | 第60页 |
| ·16S rRNA 基因克隆、测序 | 第60-61页 |
| ·纯培养菌产脱胶关键酶活力分析 | 第61-62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62-65页 |
| ·纯培养菌的操作分类单元 | 第62-63页 |
| ·纯培养菌的分子鉴定 | 第63-64页 |
| ·纯培养微生物的脱胶酶活力分析 | 第64-65页 |
| ·讨论 | 第65-66页 |
| 5 结论与展望 | 第66-68页 |
| ·结论 | 第66-67页 |
| ·下一步工作 | 第67-68页 |
| 致谢 | 第68-6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9-74页 |
| 附录 Ⅰ 图版 | 第74-75页 |
| 附录 Ⅱ 菌株序列 | 第75-79页 |
| 附录 Ⅲ 本人在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