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同人为干扰方式对古田山亚热带森林木质残体影响的研究
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2页 |
1 绪论 | 第12-18页 |
·研究综述 | 第12-15页 |
·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16-18页 |
2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 | 第18-22页 |
·地理地貌 | 第18-19页 |
·气候水文 | 第19页 |
·土壤 | 第19页 |
·植被类型和动植物概况 | 第19-20页 |
·古田山干扰历史及其林型 | 第20-22页 |
3 研究方法 | 第22-28页 |
·样地选择和建立 | 第22-23页 |
·样地调查 | 第23-26页 |
·长样线调查 | 第24页 |
·小样方调查 | 第24-25页 |
·分解等级的确定及计算方法 | 第25-26页 |
·数据处理与分析 | 第26-28页 |
4 结果与分析 | 第28-47页 |
·不同人为干扰森林中木质残体贮量和体积的关系 | 第28页 |
·人为干扰对木质残体输入方式的影响 | 第28-32页 |
·不同森林类型中木质残体的输入方式 | 第29-31页 |
·不同森林类型中木质残体成因的初步分析 | 第31-32页 |
·人为干扰对木质残体基本特征的影响 | 第32-45页 |
·不同森林类型中木质残体的径级结构特征 | 第32-37页 |
·不同森林类型中细木质残体的径级结构特征 | 第32-33页 |
·不同森林类型中粗木质残体的径级结构特征 | 第33-37页 |
·不同森林类型中木质残体的分解等级分布特征 | 第37-43页 |
·不同森林类型中细木质残体的分解等级分布特征 | 第37-40页 |
·不同森林类型中粗木质残体的分解等级分布特征 | 第40-43页 |
·不同森林类型中木质残体的物种组成特征 | 第43-45页 |
·人为干扰对木质残体在不同环境梯度中分布的影响 | 第45-47页 |
5 结论与讨论 | 第47-51页 |
·结论 | 第47-48页 |
·木质残体的输入形式 | 第47页 |
·木质残体贮量和体积 | 第47页 |
·木质残体的径级组成 | 第47页 |
·木质残体的分解等级分布 | 第47页 |
·木质残体的物种分布 | 第47页 |
·木质残体贮量的环境梯度 | 第47-48页 |
·讨论 | 第48-51页 |
·采用横截面质量C_i研究木质残体贮量的优势 | 第48页 |
·木质残体形成方式与基本特征 | 第48-49页 |
·干扰对木质残体贮量和体积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·干扰对木质残体贮量在不同环境梯度中分布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61页 |
附录 | 第61-6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63-64页 |
致谢 | 第64-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