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进型A390过共晶铝硅合金强化机理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7页 |
·铝及铝合金概述 | 第11页 |
·铝资源及其主要特点 | 第11页 |
·铝及其合金的用途 | 第11页 |
·铝合金的分类 | 第11-12页 |
·变形铝合金 | 第12页 |
·铸造铝合金 | 第12页 |
·铝硅合金 | 第12-13页 |
·提高铝硅合金性能的途径 | 第13-15页 |
·合金化 | 第13-14页 |
·变质处理 | 第14页 |
·塑性变形 | 第14页 |
·热处理 | 第14页 |
·改进铸造方法 | 第14-15页 |
·熔体精炼技术 | 第15页 |
·合金化元素及其作用 | 第15-18页 |
·Si元素 | 第15页 |
·Cu元素 | 第15-16页 |
·Mg元素 | 第16页 |
·Zn元素 | 第16页 |
·Ni元素 | 第16页 |
·Ti元素 | 第16-17页 |
·Zr元素 | 第17页 |
·Sc元素 | 第17页 |
·V元素 | 第17-18页 |
·Fe元素 | 第18页 |
·铝硅合金的变质处理 | 第18-21页 |
·初晶硅的变质处理 | 第18-19页 |
·共晶硅的变质处理 | 第19页 |
·初晶硅和共晶硅的双重变质 | 第19-20页 |
·变质机理 | 第20-21页 |
·镦粗热变形 | 第21-22页 |
·铝硅合金的热处理 | 第22-25页 |
·热处理目的 | 第22页 |
·热处理方法 | 第22-23页 |
·热处理原理 | 第23-25页 |
·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25页 |
·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5-27页 |
第2章 实验过程及方法 | 第27-37页 |
·实验方案 | 第27页 |
·合金成分设计 | 第27-28页 |
·半连续铸造实验 | 第28-31页 |
·半连续铸造简介 | 第28-29页 |
·实验材料及设备 | 第29-30页 |
·实验过程 | 第30-31页 |
·镦粗热变形实验 | 第31-34页 |
·试验参数的确定 | 第31-32页 |
·实验过程 | 第32-34页 |
·热处理实验 | 第34-35页 |
·固溶及时效工艺的制定 | 第34-35页 |
·实验过程 | 第35页 |
·力学性能测试 | 第35-36页 |
·试样形状与尺寸 | 第35页 |
·拉伸试验 | 第35-36页 |
·组织观察与物相分析 | 第36-37页 |
·金相组织观察 | 第36页 |
·X射线衍射(XRD)物相分析 | 第36页 |
·扫描电镜组织分析 | 第36页 |
·透射电镜相分析 | 第36-37页 |
第3章 组织演变及分析 | 第37-63页 |
·合金实际成分的确定 | 第37页 |
·铸态合金的组织与相分析 | 第37-51页 |
·半连续铸锭宏观组织 | 第37-38页 |
·铸锭显微组织分析 | 第38-46页 |
·铸态合金相分析 | 第46-51页 |
·热变形后合金的组织 | 第51-55页 |
·合金热变形后的宏观组织 | 第51-52页 |
·合金热变形后的显微组织 | 第52-55页 |
·热处理后合金的组织与相 | 第55-61页 |
·合金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 | 第55-56页 |
·合金热处理后的相分析 | 第56-6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1-63页 |
第4章 力学性能分析 | 第63-75页 |
·合金的力学性能 | 第63-72页 |
·室温力学性能分析 | 第63-66页 |
·室温断口形貌分析 | 第66-68页 |
·高温力学性能分析 | 第68-70页 |
·高温断口形貌分析 | 第70-72页 |
·合金强化机理分析 | 第72-74页 |
·细化组织强化 | 第72页 |
·热变形强化 | 第72页 |
·固溶强化 | 第72-73页 |
·时效强化(沉淀强化) | 第73页 |
·过剩相强化 | 第73页 |
·晶界强化 | 第73-7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4-75页 |
第5章 结论 | 第75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81页 |
致谢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