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第一章 综述部分 | 第7-20页 |
·毛菊苣的研究进展 | 第7-8页 |
·本草记载 | 第7页 |
·植物学特性 | 第7-8页 |
·生物学特征 | 第8页 |
·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分析方法 | 第8-10页 |
·国内外化学成分研究 | 第10-13页 |
·菊苣及毛菊苣中主要化合物结构 | 第10-11页 |
·菊苣化学成分 | 第11-12页 |
·毛菊苣化学成分 | 第12-13页 |
·菊苣的药理研究 | 第13-16页 |
·毛菊苣药理研究进展 | 第16页 |
·菊苣其它用途 | 第16-17页 |
·菊苣临床应用 | 第17-18页 |
·与菊苣相关的专利 | 第18-19页 |
·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意义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毛菊苣种子中无机元素及维生素 C 含量测定 | 第20-27页 |
·毛菊苣水分及无机元素分析 | 第20-23页 |
·中药中无机元素测定意义 | 第20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20-21页 |
·结果处理与分析 | 第21-22页 |
·实验结果讨论 | 第22-23页 |
·维生素C 含量测定 | 第23-26页 |
·维生素测定意义 | 第23-24页 |
·化学药品及试剂 | 第24页 |
·标准溶液的配制 | 第24页 |
·维生素C 的测定 | 第24-25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25-26页 |
·小结 | 第26-27页 |
第三章 不同方法对毛菊苣种子总黄酮进行含量测定 | 第27-37页 |
·黄酮含量测定意义 | 第27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27-28页 |
·溶剂回流法提取黄酮的研究方法 | 第28-32页 |
·标准曲线 | 第28-29页 |
·样品含量测定公式 | 第29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29-32页 |
·超声波提取黄酮的研究方法 | 第32-35页 |
·标准曲线的制备 | 第32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32-35页 |
·小结 | 第35-37页 |
第四章 毛菊苣种子中挥发油和油脂成分分析 | 第37-44页 |
·中药挥发油成分分析 | 第37-40页 |
·挥发油研究意义 | 第37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37-38页 |
·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38-40页 |
·超声波辅助提取毛菊苣种子油脂 | 第40-43页 |
·油脂的种类 | 第40页 |
·油脂评价标准 | 第40-41页 |
·实验步骤 | 第41页 |
·数据分析 | 第41-42页 |
·实验结果对比 | 第42-43页 |
·讨论 | 第4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五章 毛菊苣种子化学成分的分离及结构鉴定 | 第44-50页 |
·天然产物提取分离研究进展 | 第44页 |
·仪器与材料 | 第44-45页 |
·提取与分离 | 第45-46页 |
·实验流程图 | 第46-47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47-49页 |
·二氯甲烷部位 | 第47页 |
·正丁醇部位 | 第47-48页 |
·水层-乙醚萃取部位 | 第48页 |
·水层-糖部位部位 | 第48-49页 |
·实验讨论与分析 | 第49-50页 |
第六章 毛菊苣子种抗肿瘤药理研究 | 第50-52页 |
·抗肿瘤研究 | 第50页 |
·样品的处理 | 第50页 |
·样品的抗肿瘤实验结果 | 第50页 |
·样品的薄层解析 | 第50-5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七章 毛菊苣种子的研究与展望 | 第52-54页 |
·本论文实验内容小结 | 第52-53页 |
·本论文的特色与展望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64页 |
附录 | 第64-69页 |
致谢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