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马克思主义、列宁主义、毛泽东思想、邓小平理论论文--马克思主义、列宁主义、毛泽东思想、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--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

马克思正义观探析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9页
第一章 绪论第9-15页
   ·问题的提出第9页
   ·文献研究综述第9-13页
     ·国内研究现状第9-11页
     ·国外研究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 ·简要评论第12-13页
   ·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3页
     ·文献研究法第13页
     ·比较分析方法第13页
   ·可能创新点第13-15页
第二章 马克思正义观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来源第15-19页
   ·历史背景第15-16页
   ·理论来源第16-17页
   ·正义、公平、公正的辨析第17-19页
第三章 马克思对小资产阶级正义观及资本主义非正义的批判第19-29页
   ·对小资产阶级正义观的批判第19-23页
     ·对蒲鲁东永恒正义观的批判第19-21页
     ·对拉萨尔分配正义观的批判第21-23页
   ·对资本主义非正义的批判第23-29页
     ·对资本原始积累的批判第23-24页
     ·对剩余劳动的批判第24-26页
     ·对异化劳动的批判第26-29页
第四章 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建构第29-44页
   ·正义实现的主要条件第29-33页
     ·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第29-30页
     ·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第30-31页
     ·过渡时期的无产阶级专政第31-33页
   ·正义的主要内涵第33-40页
     ·正义的价值取向:自由和平等第33-35页
     ·正义的核心:分配和保障第35-37页
     ·正义的实质:现实利益关系的反映第37-39页
     ·正义的旨归: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第39-40页
   ·正义的特性第40-44页
     ·历史性第40-41页
     ·现实性第41-42页
     ·阶级性第42-44页
第五章 马克思正义观的当代价值第44-52页
   ·理论价值第44-48页
     ·实现了正义理论研究方法上的伟大变革第44-46页
     ·实现了正义理论内容上的巨大变革第46-47页
     ·实现了正义理论结构上的伟大变革第47-48页
   ·实践价值第48-52页
     ·马克思正义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第48-49页
     ·马克思正义观有利于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第49-50页
     ·马克思正义观有利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第50-52页
结语第52-53页
参考文献第53-56页
致谢第56-57页
附录 (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)第57页

论文共5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行政合同救济法律制度研究
下一篇: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