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--机械、仪表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

氧化亚铁硫杆菌浸出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中重金属钴及机理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9页
目录第9-11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1-28页
   ·锂离子电池简介第11-12页
   ·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处理第12-19页
     ·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危害第12页
     ·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研究现状第12-19页
   ·生物浸出研究现状第19-26页
     ·生物浸出的运用研究概况第19-21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浸出机理研究概况第21-25页
     ·生物浸出的强化技术第25-26页
   ·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第26-28页
     ·课题研究意义第26-27页
     ·课题研究内容第27-28页
第二章 试验原料及实验方法第28-34页
   ·实验原料第28页
   ·试验仪器和试剂第28-29页
   ·试验研究方法第29-33页
     ·摇瓶浸出第29页
     ·细菌计数方法第29-30页
     ·亚铁滴定测定细菌活性第30页
     ·电化学测量方法第30-31页
     ·悬菌液制备第31-32页
     ·游离菌和吸附菌测定第32页
     ·钴含量分析方法第32-33页
   ·分析测定方法第33-34页
第三章 氧化亚铁硫杆菌浸出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实验研究第34-46页
   ·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分离培养第34-37页
     ·菌种采集第34页
     ·菌种富集第34页
     ·菌种纯化第34-35页
     ·菌种保存第35页
     ·菌种驯化第35-36页
     ·菌种生理、形态特征鉴定第36-37页
   ·钴酸锂浸出影响因素第37-44页
     ·钴酸锂浸出率随时间变化第37-38页
     ·接种量对钴酸锂浸出的影响第38页
     ·温度对钴酸锂浸出的影响第38-39页
     ·振荡速率对钴酸锂浸出的影响第39-40页
     ·不同能源物质对钴酸锂浸出的影响第40页
     ·初始 pH 对钴酸锂浸出的影响第40-41页
     ·初始亚铁离子加入量对钴酸锂浸出的影响第41-42页
     ·固液比浓度对钴酸锂浸出的影响第42-43页
     ·粉末粒径对钴酸锂浸出的影响第43页
     ·浸出前后钴酸锂表面的变化第43-44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4-46页
第四章 氧化亚铁硫杆菌浸出废旧锂离子电池的机理第46-58页
   ·钴酸锂生物浸出过程的直接和间接机理第46-47页
   ·Li-Co-H2_O 体系的 E-pH 图第47页
   ·浸出过程的 pH 和 Eh 变化第47-49页
     ·pH 随时间变化第47-48页
     ·Eh 随时间变化第48-49页
   ·钴酸锂生物浸出过程电化学机理第49-54页
     ·钴酸锂在 9K 培养液中的点腐蚀电位第49页
     ·钴酸锂浸出的氧化还原过程第49-51页
     ·LiCoO_2细菌浸出阳极氧化过程动力学第51-54页
   ·浸出过程的吸附机理第54-56页
     ·蛋白质标准曲线第54-55页
     ·细菌在钴酸锂表面的吸附平衡第55-5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6-58页
第五章 金属离子作用下废旧锂离子电池生物浸出及机理第58-74页
   ·铜离子催化第58-64页
     ·铜离子催化下 pH 和 Eh 变化第58-60页
     ·钴酸锂浸出第60-62页
     ·铜离子催化条件下细菌的生长第62-63页
     ·铜离子催化机理第63-64页
   ·银离子催化第64-69页
     ·银离子催化下 pH 和 Eh 变化第64-65页
     ·银离子催化下钴酸锂浸出第65-68页
     ·银离子催化机理第68-69页
   ·铋离子催化第69-72页
     ·铋离子催化下 pH 和 Eh 变化第69-70页
     ·铋离子催化钴酸锂浸出第70-72页
     ·铋离子催化机理第7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2-74页
第六章 结论第74-76页
   ·结论第74-75页
   ·展望第75-76页
参考文献第76-84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申请专利第84-85页
致谢第85-86页

论文共8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吸附法处理废水中重金属的研究
下一篇:二氧化钛基的吸附材料合成及除砷性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