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学生“电解质”概念相异构想的探查研究
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1 问题的提出 | 第10-12页 |
2 国内外有关相异构想的研究综述 | 第12-31页 |
·国外有关相异构想的研究 | 第12-24页 |
·涉及的领域 | 第13-18页 |
·达成的共识 | 第18-21页 |
·研究的趋势 | 第21-24页 |
·国内有关相异构想的研究 | 第24-29页 |
·术语及涵义 | 第24-25页 |
·主题及内容 | 第25-29页 |
·存在的问题 | 第29页 |
·已有研究的启示 | 第29-31页 |
3 研究的目的与任务 | 第31-32页 |
4 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32-38页 |
·建构主义理论 | 第32-34页 |
·波普尔“三个世界”理论 | 第34-36页 |
·概念学习理论 | 第36-38页 |
5 研究的理论构想 | 第38-48页 |
·相异构想的界定 | 第38-41页 |
·相关术语的辨析 | 第38-40页 |
·相异构想的涵义 | 第40-41页 |
·“电解质”相关知识的教学分析 | 第41-46页 |
·课程标准中“电解质”相关知识的解读 | 第41-42页 |
·教科书中“电解质”相关知识的编排 | 第42-43页 |
·“电解质”相关知识的教学价值分析 | 第43-46页 |
·“电解质”相关知识发展水平的理论构建 | 第46-48页 |
6 中学生“电解质”概念相异构想的实践探查 | 第48-75页 |
·设计探查工具 | 第48-54页 |
·选择统计工具 | 第54-59页 |
·Rasch 模型简介 | 第54-56页 |
·为何选用 Rasch 模型 | 第56页 |
·如何使用软件获得数据 | 第56-59页 |
·试测及问卷修正 | 第59-60页 |
·“电解质”知识测试卷的实施及结果分析 | 第60-75页 |
·样本选择和实施 | 第60页 |
·数据统计及分析 | 第60-72页 |
·中学生“电解质”概念相异构想的呈现阶段 | 第72-75页 |
7 中学生“电解质”概念相异构想的类型与成因研究 | 第75-88页 |
·中学生“电解质”概念相异构想的类型与特点 | 第75-80页 |
·基于 SOLO 分类标准的相异构想的类型 | 第75-78页 |
·中学生“电解质”概念相异构想的特点 | 第78-80页 |
·中学生“电解质”概念相异构想的成因分析 | 第80-88页 |
·学生的已有经验和朴素观念 | 第81页 |
·教师的相异构想 | 第81-82页 |
·教师对学生相异构想的了解程度 | 第82-84页 |
·教师的教学过程及学生课堂表现 | 第84-86页 |
·教科书中相关知识的编排 | 第86-88页 |
8 研究结论与教学建议 | 第88-95页 |
·研究结论 | 第88-91页 |
·教学建议 | 第91-95页 |
9 问题展望 | 第95-9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6-101页 |
附录 | 第101-107页 |
研究生学习期间科研成果 | 第107-108页 |
后记 | 第108-10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