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9页 |
| ABSTRACT | 第9-11页 |
| 英文缩略词 | 第11-12页 |
| 文献综述 | 第12-30页 |
| 一 男性不育症中医药研究进展 | 第12-24页 |
| 1 古代医家对男性不育症的认识 | 第12-16页 |
| ·男性不育症治疗源流 | 第12-13页 |
| ·古代对男性不育症病因病机认识 | 第13-14页 |
| ·古代医家对男性不育症的分类论治 | 第14-16页 |
| 2 现代中医药治疗男性不育症现状 | 第16-24页 |
| ·精液不液化的中医辨治 | 第16-18页 |
| ·少弱精子症的中医辨治 | 第18-20页 |
| ·免疫性不育 | 第20-22页 |
| ·炎症性不育症 | 第22-23页 |
| ·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症 | 第23-24页 |
| 二 男性不育症现代实验研究进展 | 第24-30页 |
| 1 活性氧与男性不育的关系 | 第24-25页 |
| ·精液中激活的白细胞和畸形精子是ROS产生的主要来源 | 第24-25页 |
| ·ROS过量产生可以影响精子胞膜的结构、精子运动能力和DNA的完整性 | 第25页 |
| 2 生殖细胞凋亡增加是男性不育的重要病理基础 | 第25-30页 |
| ·生殖细胞凋亡率增加的原因 | 第26页 |
| ·生殖细胞凋亡增加的机制 | 第26-30页 |
| 前言 | 第30-32页 |
| 临床观察研究 | 第32-43页 |
| 一 研究设计 | 第32页 |
| 二 研究对象和材料 | 第32-43页 |
| 1 研究对象 | 第32-33页 |
| ·特发性少弱精子症诊断标准 | 第32页 |
| ·纳入标准 | 第32-33页 |
| ·病例排除标准 | 第33页 |
| ·病例剔除标准 | 第33页 |
| 2 材料和方法 | 第33-36页 |
| ·主要应用试剂或试剂盒 | 第33-34页 |
| ·治疗过程 | 第34-35页 |
| ·检测方法 | 第35页 |
| ·主要仪器设备 | 第35页 |
| ·检测步骤 | 第35-36页 |
| ·疗效判定标准 | 第36页 |
| 3 统计方法 | 第36页 |
| 4 试验结果 | 第36-40页 |
| ·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| 第37页 |
| ·治疗前后精液常规主要参数变化情况 | 第37-38页 |
| ·治疗前后精子凋亡(AV/PI)与线粒体膜电位(MMP)变化情况 | 第38页 |
| ·治疗前后各组精浆活性氧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| 第38-39页 |
| ·相关性分析 | 第39-40页 |
| 5 中医证候特点分析 | 第40-43页 |
| ·治疗前后症状改善观察 | 第40-41页 |
| ·治疗前后舌象变化情况观察 | 第41页 |
| ·治疗前后脉象变化情况 | 第41-42页 |
| ·中医证候分布特点:(除肾虚血瘀证外兼夹证候) | 第42页 |
| ·服药后患者不良反应观察 | 第42页 |
| ·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| 第42-43页 |
| 讨论 | 第43-50页 |
| 1 生精微环境紊乱是少弱精子症形成的基础 | 第43-44页 |
| 2 生精微环境紊乱导致精子凋亡增加是少弱精子症形成的重要机制 | 第44-45页 |
| 3 肾虚血瘀是生精微环境紊乱的重要基础 | 第45-48页 |
| ·肝肾是少弱精子症最主要的脏腑病位 | 第47页 |
| ·肾虚血瘀是少弱精子症的主要病机 | 第47-48页 |
| 4 补肾活血法(益精方)可以改善生精微环境,降低精子凋亡率,改善精浆氧化应激状态 | 第48-50页 |
| 结论 | 第50-5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2-58页 |
| 附录 | 第58-72页 |
| 致谢 | 第72-74页 |
| 个人简历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