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东招远大尹格庄金矿成岩—成矿机理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2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19页 |
·选题依据和意义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·成岩-成矿机理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| 第13-14页 |
·胶东金矿床研究现状概述 | 第14-16页 |
·大尹格庄金矿地质勘查程度 | 第16页 |
·研究方法、内容及实物工作量 | 第16-18页 |
·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| 第18-19页 |
·主要研究成果 | 第18页 |
·创新点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区域地质特征 | 第19-29页 |
·胶东地质演化 | 第20-21页 |
·地槽及前地槽阶段 | 第20-21页 |
·地台阶段 | 第21页 |
·地洼阶段 | 第21页 |
·区域地质 | 第21-29页 |
·区域地层 | 第21-23页 |
·区域构造 | 第23-27页 |
·区域岩浆岩 | 第27-28页 |
·区域矿产 | 第28-29页 |
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| 第29-44页 |
·地层 | 第29页 |
·构造地质 | 第29-33页 |
·褶皱构造 | 第31页 |
·断裂构造 | 第31-33页 |
·岩浆岩地质特征 | 第33页 |
·矿体及矿石特征 | 第33-39页 |
·矿体特征 | 第34-36页 |
·矿物成分 | 第36-38页 |
·矿石结构、构造及其类型 | 第38-39页 |
·蚀变及其分带特征 | 第39-40页 |
·蚀变特征 | 第39页 |
·蚀变分带特征 | 第39-40页 |
·成矿阶段及矿物生成顺序 | 第40-44页 |
·成矿阶段划分 | 第41-43页 |
·矿物生成顺序 | 第43-44页 |
第四章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| 第44-88页 |
·变质岩元素特征 | 第44-53页 |
·主量元素特征 | 第44-48页 |
·微量元素特征 | 第48-49页 |
·稀土元素特征 | 第49-51页 |
·变质岩成岩分析 | 第51-53页 |
·玲珑花岗岩体主量元素特征 | 第53-64页 |
·主量元素特征 | 第53-59页 |
·微量元素特征 | 第59页 |
·稀土元素特征 | 第59-62页 |
·玲珑花岗岩成岩分析 | 第62-64页 |
·脉岩元素特征 | 第64-70页 |
·主量元素特征 | 第64-66页 |
·微量元素特征 | 第66-67页 |
·稀土元素特征 | 第67-69页 |
·脉岩成岩分析 | 第69-70页 |
·蚀变、矿化过程中元素变化规律 | 第70-88页 |
·方法的选择 | 第70-72页 |
·元素的聚散 | 第72-88页 |
第五章 流体包裹体特征 | 第88-105页 |
·样品采集、分析方法 | 第88-89页 |
·流体包裹体显微岩相学特征 | 第89-91页 |
·矿物中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| 第89页 |
·包裹体类型及其特征 | 第89-91页 |
·包裹体温度、盐度及拉曼光谱分析结果 | 第91-98页 |
·包裹体捕获压力及深度估算 | 第98-99页 |
·群体包裹体气、液相成分 | 第99页 |
·成矿流体特征 | 第99-105页 |
第六章 稳定同位素特征 | 第105-116页 |
·氢、氧同位素特征 | 第105-107页 |
·分析方法 | 第105页 |
·氢氧同位素的地质意义 | 第105-107页 |
·碳同位素特征 | 第107-109页 |
·硫同位素特征 | 第109-112页 |
·铅同位素特征 | 第112-116页 |
第七章 成岩-成矿机理分析 | 第116-132页 |
·成矿大地构造阶段 | 第116页 |
·成矿物质来源 | 第116-119页 |
·成矿物质的多源性 | 第116-118页 |
·成矿流体的多源性 | 第118-119页 |
·成矿控制因素及控矿机理分析 | 第119-125页 |
·层控机理 | 第119-121页 |
·构控机理 | 第121-123页 |
·岩控机理 | 第123-125页 |
·成矿动力学及成矿作用分析 | 第125-127页 |
·成矿动力学来源 | 第125页 |
·成矿流体作用 | 第125-127页 |
·成岩-成矿机理及成矿模式 | 第127-132页 |
·“多因复成”成岩-成矿模式 | 第127-128页 |
·“热液对流”成矿系统 | 第128-131页 |
·对深部找矿潜力的指导意义 | 第131-132页 |
第八章 结论及展望 | 第132-136页 |
·结论 | 第132-135页 |
·展望 | 第135-13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6-151页 |
致谢 | 第151-152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| 第152-153页 |
图版说明 | 第153-157页 |
图版 | 第157-1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