环境意义下传统住区户外空间的现代启示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目录 | 第7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·研究的背景 | 第10-12页 |
·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| 第12-14页 |
·环境意义的研究 | 第12-13页 |
·户外空间的研究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4页 |
·研究对象和内容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的对象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的内容 | 第15页 |
·研究的方法与基本框架 | 第15-17页 |
·研究的方法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的基本框架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环境意义的理论概述 | 第17-33页 |
·环境意义的概念与解读 | 第17-19页 |
·环境意义的产生 | 第19-28页 |
·环境意义的产生 | 第19-20页 |
·环境意义产生的三要素 | 第20-28页 |
·环境意义的赋予者 | 第20-22页 |
·空间环境 | 第22-26页 |
·行为 | 第26-28页 |
·环境意义在住区户外空间中的表现模式 | 第28-32页 |
·领域感 | 第28-29页 |
·认同感 | 第29-31页 |
·等级与秩序 | 第31-3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第三章 环境意义下传统住区户外空间解析 | 第33-81页 |
·赋予者层面 | 第33-42页 |
·设计者 | 第33-34页 |
·使用者 | 第34-42页 |
·空间层面 | 第42-65页 |
·领域感 | 第43-51页 |
·认同感 | 第51-60页 |
·等级与秩序 | 第60-65页 |
·行为层面 | 第65-79页 |
·活动的类型 | 第65-68页 |
·活动的特点 | 第68-70页 |
·活动的心理现象 | 第70-72页 |
·活动的场所 | 第72-7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9-81页 |
第四章 环境意义下现代住区户外空间环境的设计策略 | 第81-89页 |
·赋予者层面 | 第81-82页 |
·尊重使用者的主体地位 | 第81页 |
·注重居住人群的同质性 | 第81-82页 |
·空间层面 | 第82-86页 |
·合理组织邻里规模 | 第82-83页 |
·注重空间层次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| 第83-84页 |
·尊重文化的情境与脉络 | 第84-85页 |
·注重环境的标示和可识别性 | 第85页 |
·住区与城市的同构 | 第85-86页 |
·行为层面 | 第86-88页 |
·将生活和家庭活动延伸到户外 | 第86-87页 |
·注重户外空间环境的可塑性 | 第87-8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8-89页 |
结语 | 第89-90页 |
致谢 | 第90-9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1-94页 |
附录A 居民眼里的住区户外空间环境 | 第94-102页 |
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| 第10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