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水利工程论文--水利工程基础科学论文--泥沙动力学、河流动力学论文

黄河水沙变化过程及其三角洲沉积环境演变

摘要第1-9页
Abstract第9-11页
目录第11-13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3-21页
   ·研究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-19页
     ·水沙变化及其对三角洲的影响第14-16页
     ·小波分析在水文泥沙中的应用第16-17页
     ·三角洲沉积环境第17-19页
   ·本文研究目标、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9-21页
第二章 黄河流域及三角洲概况第21-26页
   ·黄河流域概况第21-23页
   ·黄河三角洲概况第23-26页
第三章 黄河水沙的变化过程第26-78页
   ·黄河水沙的空间分布第26-30页
   ·黄河水沙的变化过程第30-51页
     ·上游河道(唐乃亥、兰州、头道拐)第30-36页
     ·中游河道(龙门、潼关、花园口)第36-44页
     ·下游河道(高村、艾山、利津)第44-51页
   ·入海水沙的时间分布不均匀性第51-53页
   ·入海水沙的周期和趋势变化第53-62页
     ·小波变换第53-54页
     ·小波的分解与重构第54-55页
     ·入海径流量的周期变化第55-58页
     ·入海输沙量的周期变化第58-60页
     ·入海水沙周期变化关系第60-61页
     ·入海水沙的趋势变化第61-62页
   ·径流量和输沙量之间的关系第62-67页
   ·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输沙量的影响第67-74页
     ·人类活动的影响第67-70页
     ·降雨量变化的影响第70-72页
     ·各种影响因素对输沙量减少的贡献第72-74页
   ·流域输沙的过去和未来第74-76页
   ·小结第76-78页
第四章 黄河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过程第78-97页
   ·区域概况与资料来源第78-79页
   ·水沙条件对下游河道冲淤变化的影响第79-85页
   ·不同流路时期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过程第85-93页
     ·入海流路的变迁第85-87页
     ·艾山以下河道的冲淤变化第87-90页
     ·艾山以下各站同流量水位变化第90-93页
   ·河道横断面变化第93-94页
   ·河道主槽累积淤积面积变化第94-96页
   ·小结第96-97页
第五章 黄河三角洲及其水下地形演变第97-112页
   ·资料来源第97-98页
   ·入海泥沙的变化过程及空间分布第98-100页
   ·黄河三角洲岸线变化特征第100-102页
   ·入海水沙量变化对三角洲的影响第102-105页
   ·清水沟流路水下地形演变第105-110页
     ·河口淤积及原因第105-108页
     ·河口水下地形演变特征第108-110页
   ·小结第110-112页
第六章 黄河三角洲沉积环境分析第112-138页
   ·黄河三角洲地质背景第112-114页
     ·渤海盆地地质概况第112-113页
     ·黄河三角洲第四纪地质第113-114页
   ·研究资料和方法第114-116页
   ·黄河三角洲沉积物粒度特征第116-122页
     ·粒度参数计算方法第116-117页
     ·沉积物粒度特征第117-120页
     ·沉积物粒度参数之间的关系第120-122页
   ·黄河三角洲沉积物磁学特征第122-132页
     ·磁学参数及计算第124-125页
     ·沉积物磁性矿物第125-127页
     ·亚铁磁性矿物的晶粒特征第127-128页
     ·磁性特征的垂向变化第128-130页
     ·磁性特征与粒度组成的关系第130-132页
   ·黄河三角洲沉积环境第132-136页
   ·小结第136-138页
第七章 结论第138-141页
附录: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41-142页
参考文献第142-154页
致谢第154页

论文共15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地理空间视角下我国区域创新非均衡发展的时空模式研究
下一篇:台风条件下上海地区典型海堤防御能力评价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