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6页 |
·概述 | 第8-9页 |
·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| 第9页 |
·B3G系统 | 第9-11页 |
·B3G系统概述 | 第9-10页 |
·LTE系统架构概述 | 第10-11页 |
·OFDM技术概述 | 第11-14页 |
·无线资源调度技术概述 | 第14-15页 |
·论文的内容安排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B3G系统多天线与无线分组调度技术 | 第16-28页 |
·多天线技术概述 | 第16-21页 |
·多天线系统模型概述 | 第16-17页 |
·单用户MIMO系统 | 第17-18页 |
·单发射天线或单接收天线时使用的波束赋形 | 第18-19页 |
·发射端不知道信道状况时的空间复用 | 第19页 |
·复用和分集增益的关系 | 第19页 |
·多用户MIMO系统 | 第19-21页 |
·B3G系统中的多天线 | 第21-24页 |
·B3G系统中的空时块码技术 | 第21-23页 |
·B3G系统中的空时分层码技术 | 第23-24页 |
·B3G系统中的调度算法 | 第24-28页 |
·轮询调度算法 | 第24-25页 |
·最大C/I调度算法 | 第25页 |
·正比公平调度算法 | 第25-27页 |
·适用于多载波系统和多天线系统的正比公平算法 | 第27-28页 |
第三章 系统级仿真方法论 | 第28-45页 |
·系统级仿真总体结构 | 第28页 |
·天线特性 | 第28-30页 |
·基站天线 | 第29-30页 |
·基站天线模型 | 第29页 |
·基站天线方向 | 第29-30页 |
·移动台天线 | 第30页 |
·信道模型 | 第30-33页 |
·信道模型介绍 | 第30-31页 |
·系统级信道模型建立过程 | 第31-33页 |
·链路到系统的映射 | 第33-40页 |
·物理层抽象背景介绍 | 第33-34页 |
·物理层抽象的仿真方法论 | 第34-35页 |
·基于指数的有效SINR映射方法简介 | 第35页 |
·后处理信干噪比的计算 | 第35-40页 |
·SISO信道的子载波后处理SINR | 第36页 |
·使用MRC的SIMO信道模型的每子载波后处理SINR | 第36页 |
·使用MRC接收机STBC发射的每子载波后处理SINR | 第36-38页 |
·空间复用方式的每子载波后处理SINR | 第38-39页 |
·带有预编码的空间复用方式的每子载波后处理SINR | 第39-40页 |
·HARQ仿真方法介绍 | 第40-41页 |
·HARQ介绍 | 第40-41页 |
·HARQ物理层抽象方法 | 第41页 |
·调度算法 | 第41-42页 |
·业务模型 | 第42页 |
·系统级仿真流程 | 第42-45页 |
·小区模型的构建 | 第42-43页 |
·信道更新过程 | 第43-44页 |
·基站端算法流程 | 第44页 |
·移动台端算法流程 | 第44-45页 |
第四章 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 | 第45-54页 |
·系统级仿真关键参数 | 第45-47页 |
·评估准则 | 第47-48页 |
·性能准则 | 第47页 |
·用户的吞吐量指标 | 第47页 |
·系统的吞吐量指标 | 第47页 |
·公平性准则 | 第47-48页 |
·性能评估结果 | 第48-52页 |
·系统性能评估及分析 | 第48-50页 |
·Geometry | 第48-49页 |
·系统平均频谱效率 | 第49页 |
·基站平均吞吐量 | 第49-50页 |
·用户性能评估及分析 | 第50-52页 |
·用户平均频谱效率 | 第51页 |
·边缘用户平均频谱效率 | 第51-52页 |
·误包率 | 第52页 |
·公平性评估 | 第52-54页 |
第五章 总结 | 第54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
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