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引言 | 第9-10页 |
第1章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概述 | 第10-18页 |
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性质与特征 | 第10-13页 |
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性质 | 第10-12页 |
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特征 | 第12-13页 |
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意义 | 第13页 |
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基本内容 | 第13-18页 |
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受理范围 | 第13页 |
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主体 | 第13-15页 |
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主体 | 第15-16页 |
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 | 第16-18页 |
第2章 国外相关制度的考察 | 第18-22页 |
·英美法系国家相关制度考察 | 第18-19页 |
·大陆法系国家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考察 | 第19-22页 |
·法国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| 第19-20页 |
·德国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| 第20-22页 |
第3章 我国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存在的缺陷 | 第22-28页 |
·立法上的缺陷 | 第22-26页 |
·立法思想模糊、内容笼统 | 第22页 |
·检察机关在附带民事诉讼的双重身份不合理 | 第22-23页 |
·第三人无附带民事诉讼参与权 | 第23页 |
·精神损害赔偿被排除在外 | 第23-24页 |
·证据证明标准混乱 | 第24-25页 |
·国家补偿制度缺失 | 第25页 |
·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范围繁杂 | 第25-26页 |
·诉讼费收取不统一 | 第26页 |
·司法实践上的缺陷 | 第26-28页 |
·民事赔偿请求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| 第26-27页 |
·刑罚与民事赔偿相互冲抵 | 第27-28页 |
第4章 完善我国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几点设想 | 第28-36页 |
·更新司法理念 | 第28-31页 |
·摒弃"重刑事、轻民事"的错误理念 | 第28-29页 |
·平衡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| 第29-30页 |
·加强对被害人权益的重视 | 第30-31页 |
·重新认识"刑罚"与"赔偿"之间的联系 | 第31页 |
·整合制度结构 | 第31-36页 |
·确定检察机关的角色 | 第31-32页 |
·允许第三人参加诉讼 | 第32页 |
·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| 第32-33页 |
·规范证据证明标准 | 第33-34页 |
·实行国家补偿制度 | 第34页 |
·明确附带民事案件的受理范围 | 第34-35页 |
·统一诉讼费用 | 第35-36页 |
结论 | 第36-3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7-3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