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基诗研究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0页 |
| 引言 | 第10-11页 |
| 第1章 刘基的生平思想 | 第11-20页 |
| ·刘基的生平 | 第11-15页 |
| ·早年的求学仕宦生涯 | 第11-13页 |
| ·晚年的军旅政治生涯 | 第13-15页 |
| ·刘基的思想 | 第15-20页 |
| ·以民为本的儒者情怀 | 第15-17页 |
| ·自由超脱的道教理想 | 第17-18页 |
| ·经世致用的事功思想 | 第18-20页 |
| 第2章 刘基的诗歌理论 | 第20-26页 |
| ·刘基的时序观 | 第20-21页 |
| ·刘基的美刺观 | 第21-22页 |
| ·刘基的理气观 | 第22-24页 |
| ·刘基的文辞观 | 第24-26页 |
| 第3章 刘基诗的题材内容 | 第26-53页 |
| ·讽喻诗 | 第26-31页 |
| ·对统治阶级腐败的抨击 | 第26-29页 |
| ·对百姓悲惨生活的同情 | 第29-31页 |
| ·隐逸诗 | 第31-38页 |
| ·早年高昂的理想 | 第32-33页 |
| ·理想受挫的悲慨 | 第33-35页 |
| ·归隐田园的向往 | 第35-37页 |
| ·仕与隐之间的矛盾 | 第37-38页 |
| ·丧乱诗 | 第38-42页 |
| ·动乱时代中的世情百态 | 第39-41页 |
| ·动乱时代中的心灵写照 | 第41-42页 |
| ·行役诗 | 第42-46页 |
| ·行役之苦 | 第42-44页 |
| ·思乡之情 | 第44-45页 |
| ·沿途之景 | 第45-46页 |
| ·咏史诗 | 第46-50页 |
| ·积极赞颂 | 第46-47页 |
| ·批判反思 | 第47-48页 |
| ·别有新见 | 第48-50页 |
| ·题画诗 | 第50-53页 |
| ·反映社会现实 | 第50-51页 |
| ·表现个人情怀 | 第51-53页 |
| 第4章 艺术成就 | 第53-70页 |
| ·精湛的修辞手法 | 第53-56页 |
| ·用典 | 第53-54页 |
| ·迭字 | 第54-55页 |
| ·其他手法 | 第55-56页 |
| ·巧妙的章法结构 | 第56-61页 |
| ·形散神聚 | 第57页 |
| ·时空切换 | 第57-58页 |
| ·虚实相生 | 第58-59页 |
| ·情、景、事、理的融合 | 第59-61页 |
| ·多样的艺术风格 | 第61-70页 |
| ·沉郁顿挫 | 第61-64页 |
| ·雄浑奇幻 | 第64-67页 |
| ·明快自然 | 第67-70页 |
| 第5章 刘基在诗坛的地位和影响 | 第70-74页 |
| ·刘基在诗坛的地位 | 第70-71页 |
| ·刘基在诗坛的影响 | 第71-74页 |
| 结论 | 第74-7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5-77页 |
| 致谢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