机械能助渗铝机制和渗铝层组织结构与性能表征
| 摘要 | 第1-13页 |
| ABSTRACT | 第13-16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6-50页 |
| ·机械能助渗铝工艺研究的目的 | 第16-18页 |
| ·机械能助渗工艺的研究现状 | 第18-21页 |
| ·各种能量助渗的研究状况 | 第21-30页 |
| ·离子渗氮 | 第21-22页 |
| ·流动粒子炉化学热处理 | 第22页 |
| ·高频感应加热助扩渗 | 第22-23页 |
| ·表面纳米化助渗 | 第23-25页 |
| ·化学气相沉积技术 | 第25-27页 |
| ·物理气相沉积 | 第27-30页 |
| ·金属间化合物 | 第30-35页 |
| ·金属间化合物制备方法 | 第30-34页 |
| ·常用金属间化合物种类 | 第34-35页 |
| ·金属间化合物涂层性能与制备 | 第35-48页 |
| ·渗铝法 | 第35-43页 |
| ·热喷涂法 | 第43-45页 |
| ·原位熔覆合成法 | 第45-47页 |
| ·渗铝和铝化物涂层技术的应用 | 第47-48页 |
| ·本课题研究内容、目标与方法 | 第48-50页 |
| 第二章 工艺试验 | 第50-61页 |
| ·试验材料与装备 | 第50-51页 |
| ·试验材料 | 第50页 |
| ·试验装备 | 第50-51页 |
| ·机械能助渗工艺方法 | 第51-52页 |
| ·渗剂成分对渗速的影响 | 第52-56页 |
| ·供铝剂 | 第52-53页 |
| ·催渗剂 | 第53-54页 |
| ·填充剂 | 第54-55页 |
| ·冲击粒子 | 第55-56页 |
| ·工艺参数对渗速的影响 | 第56-59页 |
| ·渗铝温度 | 第56页 |
| ·保温时间 | 第56-57页 |
| ·滚筒转速 | 第57-58页 |
| ·渗剂在滚筒中的装入量 | 第58-59页 |
| ·滚筒直径 | 第5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9-61页 |
| 第三章 机械能助渗铝层的组织结构分析 | 第61-81页 |
| ·分析仪器与试验方法 | 第61页 |
| ·渗层金相分析 | 第61-63页 |
| ·渗铝层组织形貌与成分分析 | 第63-64页 |
| ·渗铝温度对渗铝层表面形貌的影响 | 第64-65页 |
| ·渗铝层表面物相分析 | 第65-68页 |
| ·低温静止粉末渗铝的组织结构分析 | 第68-70页 |
| ·渗铝层透射电镜分析 | 第70-73页 |
| ·不同材料机械能助渗铝层的组织结构 | 第73-79页 |
| ·碳含量的影响 | 第73-74页 |
| ·不锈钢渗铝 | 第74-76页 |
| ·钛渗铝 | 第76-78页 |
| ·镍渗铝 | 第78页 |
| ·铜渗铝 | 第78页 |
| ·镁渗铝 | 第78-7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9-81页 |
| 第四章 机械能助渗铝机制分析 | 第81-89页 |
| ·扩散过程的考察 | 第82-84页 |
| ·渗剂反应与活性原子吸附的考察 | 第84-8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87-89页 |
| 第五章 机械能助渗铝层的性能表征 | 第89-100页 |
| ·显微硬度 | 第89页 |
| ·耐腐蚀性 | 第89-97页 |
| ·氯化钠溶液浸渍试验 | 第89-90页 |
| ·耐硫化氢腐蚀试验 | 第90-92页 |
| ·电极电位试验 | 第92-97页 |
| ·氯化钠腐蚀极化试验 | 第93-94页 |
| ·亚硫酸(H_2SO_3)腐蚀极化试验 | 第94-96页 |
| ·硝酸(HNO_3)腐蚀极化试验 | 第96-97页 |
| ·N80油管渗铝耐腐蚀性 | 第97页 |
| ·抗高温氧化性 | 第97-98页 |
| ·对基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| 第9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98-100页 |
| 第六章 结论 | 第100-10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02-110页 |
| 致谢 | 第110-111页 |
| 博士期间发表和已接受的论文 | 第111-112页 |
|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11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