碛口窑洞民居建筑形态解析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8页 |
·课题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·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2-18页 |
·相关概念 | 第12-14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4-16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6-18页 |
第2章 碛口窑洞民居概况 | 第18-29页 |
·自然环境 | 第18-20页 |
·地理环境 | 第18-19页 |
·气候条件 | 第19页 |
·资源条件 | 第19-20页 |
·人文环境 | 第20-26页 |
·历史沿革 | 第20-21页 |
·商业背景 | 第21-24页 |
·文化民俗 | 第24-26页 |
·窑洞历史与现状 | 第26-28页 |
·发展历史 | 第26页 |
·分布范围 | 第26-27页 |
·保存现状 | 第27-2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第3章 单体建筑形态特征 | 第29-49页 |
·构成要素 | 第29-33页 |
·窑身 | 第29-32页 |
·附加构件 | 第32-33页 |
·单体类型 | 第33-42页 |
·因地制宜的基本形式 | 第33-35页 |
·由简至奢的拓展形式 | 第35-42页 |
·平面与剖面 | 第42-44页 |
·狭长规整的平面 | 第42-43页 |
·顶厚屋深的剖面 | 第43-44页 |
·材质与色彩 | 第44-48页 |
·多材并举的材质 | 第44-47页 |
·温暖厚重的色彩 | 第47-4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第4章 合院空间形态特征 | 第49-80页 |
·基本构成要素 | 第49-59页 |
·院门与影壁 | 第49-52页 |
·院落 | 第52-53页 |
·正房厢房及倒座 | 第53-56页 |
·楼梯间 | 第56-57页 |
·神祀空间 | 第57-59页 |
·空间类型 | 第59-68页 |
·布局灵活的基本形态 | 第59-61页 |
·纵横发展的拓展形态 | 第61-66页 |
·循环渐进的空间流线 | 第66-68页 |
·平面与剖面 | 第68-71页 |
·宽敞扁平的平面 | 第68-70页 |
·层层叠落的剖面 | 第70-71页 |
·装饰与特殊处理 | 第71-79页 |
·简洁大气的建筑装饰 | 第71-76页 |
·匠心独具的特殊处理 | 第76-7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9-80页 |
第5章 形态成因分析 | 第80-88页 |
·地域性因素 | 第80-81页 |
·自然资源与建筑材料 | 第80页 |
·气候地形与结构形式 | 第80-81页 |
·经济性因素 | 第81-82页 |
·经济水平与建筑形态 | 第81-82页 |
·商业文化与建筑构件 | 第82页 |
·传统礼制因素 | 第82-84页 |
·宗族血缘与村落形态 | 第83-84页 |
·儒家思想与建筑布局 | 第84页 |
·风水及宗教因素 | 第84-86页 |
·风水观念与建筑朝向 | 第85-86页 |
·宗教信仰与神祀空间 | 第8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6-88页 |
结论 | 第88-9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0-93页 |
图表索引 | 第93-95页 |
致谢 | 第9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