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-甲基-2—吡咯烷酮用于火电厂烟气脱硫的实验研究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8页 |
| 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8-22页 |
| ·我国二氧化硫污染现状 | 第8-9页 |
| ·传统烟气脱硫技术 | 第9-17页 |
| ·湿法烟气脱硫 | 第9-13页 |
| ·半干法烟气脱硫 | 第13-15页 |
| ·干法脱硫 | 第15-17页 |
| ·新兴脱硫技术 | 第17-18页 |
| ·微生物脱硫 | 第17页 |
| ·冷等离子体/催化剂耦合脱硫 | 第17-18页 |
| ·有机溶剂脱硫 | 第18页 |
| ·烟气脱硫技术的比较与分析 | 第18-19页 |
| ·课题背景 | 第19-20页 |
| ·研究方向 | 第20-22页 |
| 第二章 二氧化硫吸收系统的设计 | 第22-28页 |
| ·二氧化硫的吸收原理 | 第22-25页 |
| ·吸收过程的本质 | 第22-23页 |
| ·二氧化硫吸收的理论基础 | 第23-25页 |
| ·实验装置设计 | 第25-28页 |
| ·气体发生 | 第26页 |
| ·气体输送 | 第26-27页 |
| ·气体吸收/解吸设备 | 第27页 |
| ·尾气处理 | 第27-28页 |
| 第三章 烟气分析方法的建立 | 第28-36页 |
| ·主要实验药品和仪器 | 第28-29页 |
| ·常用二氧化硫测定方法 | 第29-31页 |
| ·碘量法 | 第29页 |
| ·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 | 第29-30页 |
| ·电化学法 | 第30页 |
| ·其他分析方法 | 第30-31页 |
| ·二氧化硫分析方法的建立 | 第31-36页 |
| 第四章 有机胺在烟气脱硫中的应用 | 第36-51页 |
| ·主要实验药品和仪器 | 第36-37页 |
| ·脱硫剂的选择 | 第37-39页 |
| ·脱硫剂选择的理论基础 | 第37-39页 |
| ·脱硫剂的筛选 | 第39页 |
| ·脱硫剂性能的比较 | 第39-49页 |
| ·实验内容 | 第39-40页 |
| ·NMP、DMPU脱硫体系的条件选择 | 第40-47页 |
| ·脱硫剂脱硫能力的比较 | 第47-49页 |
| ·脱硫剂解吸能力比较 | 第49页 |
| ·脱硫剂综合性能评价 | 第49-51页 |
| 第五章 NMP脱硫体系的改进和评价 | 第51-56页 |
| ·NMP脱硫体系的改进 | 第51-52页 |
| ·重复性实验 | 第52-54页 |
| ·NMP的老化原因分析 | 第54-55页 |
| ·经济性分析 | 第55-56页 |
|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6-58页 |
| ·结论 | 第56页 |
| ·展望 | 第56-5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8-62页 |
| 附录一 | 第62-63页 |
| 附录二 | 第63-66页 |
| 附录三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66-67页 |
| 致谢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