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一般工业技术论文--工程材料学论文--特种结构材料论文

掺杂稀土有机配合物的SiO2纳米颗粒的制备、发光性质及其有机改性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目录第5-7页
第一章 绪论和文献综述第7-21页
   ·绪论第7-8页
     ·研究背景第7页
     ·问题的提出第7-8页
   ·纳米材料的性质第8-9页
   ·稀土化合物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展望第9-12页
     ·Sol-gel方法第9-10页
     ·微乳溶液法第10-11页
     ·有机配合物前驱体法第11页
     ·水热法第11-12页
     ·高温固相烧结法第12页
     ·低温燃烧法第12页
   ·稀土有机配合物的性质第12-13页
     ·稀土有机配合物的特点第12-13页
     ·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合成第13页
   ·生物体荧光标记纳米材料的分类第13-16页
     ·纳米染料颗粒第14页
     ·纳米半导体第14-15页
     ·纳米稀土有机配合物颗粒第15-16页
   ·稀土离子的光谱理论第16-19页
     ·稀土离子的电子结构第16-17页
     ·稀土离子的电子跃迁第17页
     ·谱线分裂第17-18页
     ·谱线位移第18页
     ·f—d跃迁和电荷迁移带第18-19页
   ·影响稀土离子发光的因素第19-21页
第二章 试验部分第21-26页
   ·实验依据第21页
   ·实验原料第21-22页
   ·实验用仪器第22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22-24页
   ·稀土有机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能表征第24-26页
     ·透射电镜(TEM)第24页
     ·荧光光谱(PL)第24-25页
     ·傅立叶红外光谱(FT-IR)第25页
     ·紫外-可见吸收光谱(UV)第25-26页
第三章 掺杂DBM-Eu~(3+)的SiO_2纳米颗粒的制备和发光性能第26-48页
   ·SiO_2纳米颗粒的制备第26-27页
   ·掺杂DBM-Eu~(3+)的SiO_2纳米颗粒的制备第27-30页
     ·荧光光谱(PL)第27-28页
     ·TEM照片第28-29页
     ·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(UV)第29-30页
   ·掺杂不同浓度DBM-Eu~(3+)的SiO_2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性质第30-32页
     ·荧光光谱(PL)第30-32页
     ·紫外可见吸收光谱(UV)第32页
   ·制备条件对DBM-Eu~(3+)掺杂SiO_2纳米颗粒性质的影响第32-41页
     ·反应温度的影响第32-35页
     ·去离子水浓度的影响第35-38页
     ·氨水浓度的影响第38-41页
   ·SiO_2纳米颗粒的有机改性第41-47页
     ·不同浓度APS表面改性的SiO_2纳米颗粒(APS:Si=x%)第41-43页
     ·反应温度对100%APS改性颗粒的影响第43-4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7-48页
第四章 掺杂PHBA-Tb~(3+)的SiO_2纳米颗粒制备和发光性质第48-64页
   ·PHBA-Tb~(3+)掺杂SiO_2纳米颗粒的制备第48-51页
   ·不同浓度PHBA-Tb~(3+)掺杂的SiO_2纳米颗粒制备及发光性质第51-52页
   ·5%PHBA-Tb~(3+)掺杂的SiO_2纳米颗粒在不同制备条件下的性质第52-57页
     ·反应温度的影响第52-54页
     ·pH值的影响第54-57页
   ·掺杂PHBA-Tb~(3+)的SiO_2纳米颗粒的有机改性第57-63页
     ·不同浓度APS表面改性的SiO_2纳米颗粒(APS:Si=x%)第58-60页
     ·反应温度的影响第60-6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3-64页
第五章 结论第64-65页
参考文献第65-69页
硕士研究生期间已发表的论文第69-70页
致谢第70-71页
附图第71-72页

论文共7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聚合物保温砂浆建筑节能体系的研究与开发
下一篇:机械合金化制备高熔点、低熔点金属固溶体和化合物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