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标识的特征造型原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
第一章 绪论 | 第1-15页 |
1.1 CAD/CAM技术概述 | 第8页 |
1.2 CAD技术的历史发展 | 第8-10页 |
1.3 参数化特征造型技术简介 | 第10-12页 |
1.4 选题依据及主要内容 | 第12-15页 |
第二章 ACIS介绍与分析 | 第15-22页 |
2.1 ACIS的产生和影响 | 第15-16页 |
2.2 数据结构 | 第16-18页 |
2.3 ACIS产品线 | 第18-19页 |
2.4 ACIS的编程接口 | 第19-21页 |
2.4.1 C++接口 | 第19-20页 |
2.4.2 AMFC接口 | 第20-21页 |
2.5 小结 | 第21-22页 |
第三章 系统总体设计 | 第22-30页 |
3.1 引言(需求、目标) | 第22页 |
3.2 面向对象技术 | 第22-23页 |
3.3 基于标识的特征造型的设计思想 | 第23-24页 |
3.4 系统模型与结构 | 第24-28页 |
3.4.1 静态对象模型 | 第24-25页 |
3.4.2 动态模型(脚本、状态图) | 第25-27页 |
3.4.3 系统结构 | 第27-28页 |
3.5 系统功能概述 | 第28页 |
3.6 界面元素 | 第28-29页 |
3.7 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四章 基于特征的产品表示模型 | 第30-47页 |
4.1 引言 | 第30页 |
4.2 相关研究 | 第30-31页 |
4.3 基于特征的产品表示模型 模型的组成 | 第31-46页 |
4.3.1 特征 | 第32-39页 |
4.3.2 标识 | 第39-40页 |
4.3.3 约束 | 第40-42页 |
4.3.4 零件 | 第42-44页 |
4.3.5 草图 | 第44-45页 |
4.3.6 特征标识模型的特点 | 第45-46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五章 标识系统 | 第47-65页 |
5.1 引言 | 第47-48页 |
5.2 相关研究 | 第48-49页 |
5.3 元素标识 | 第49-63页 |
5.3.1 标识模型 | 第49-51页 |
5.3.2 拓扑元素标识 | 第51-59页 |
5.3.3 标识生成算法 | 第59-63页 |
5.4 两个API | 第63-64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64-65页 |
第六章 参数化设计 | 第65-86页 |
6.1 引言 | 第65页 |
6.2 基于子图的序列化草图设计方法 | 第65-66页 |
6.3 草图的数据模型 | 第66-78页 |
6.3.1 基本概念 | 第66-69页 |
6.3.2 零件模型中的草图数据模型 | 第69-75页 |
6.3.3 草图的工作平面及局部坐标系 | 第75页 |
6.3.4 尺寸标注 | 第75-78页 |
6.4 序列化的设计方式与约束求解 | 第78-83页 |
6.4.1 约束求解算法 | 第79-80页 |
6.4.2 线段求解算法 | 第80-83页 |
6.4.3 约束二义性的解决 | 第83页 |
6.5 本章小结 | 第83-84页 |
6.6 例子 | 第84-86页 |
第七章 特征编辑 | 第86-105页 |
7.1 引言 | 第86-87页 |
7.2 变动的合理性 | 第87-89页 |
7.3 特征编辑与模型重构 | 第89-95页 |
7.3.1 序列化设计与模型重构 | 第89-92页 |
7.3.1.1 特征约束依赖图 | 第89-91页 |
7.3.1.2 模型的重构 | 第91-92页 |
7.3.2 变动算法 | 第92-95页 |
7.4 标识匹配算法 | 第95-104页 |
7.4.1 标识匹配原理 | 第95-98页 |
7.4.2 FInherite匹配算法 | 第98-104页 |
7.5 本章小结 | 第104-105页 |
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105-107页 |
8.1 全文工作总结 | 第105-106页 |
8.2 今后工作的展望 | 第106-107页 |
附录 例子 | 第107-118页 |
致谢 | 第118-119页 |
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119-12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0-12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