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7页 |
·本课题提出的背景 | 第11-12页 |
·课题研究的意义 | 第12-14页 |
·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4-15页 |
·课题研究的方法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双钢轮压路机动态特性的分析 | 第17-39页 |
·动态特性的测试 | 第17-19页 |
·双钢轮压路机的载荷分布 | 第19-21页 |
·惯性载荷分析 | 第21-24页 |
·惯性负荷的组成 | 第21-22页 |
·惯性负荷在系统中表现 | 第22-24页 |
·当量惯性质量M R的确定 | 第24-27页 |
·惯性质量的抑制 | 第27-31页 |
·钢轮的转动惯量的分析 | 第27-28页 |
·钢轮动力半径及滑转率 | 第28页 |
·马达转动惯量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·轮边减速器速比的影响 | 第29-31页 |
·惯性加速度的动态特性分析 | 第31-35页 |
·惯性加速度的选取 | 第35-3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6-39页 |
第三章 行走系统动态特性分析及惯性负荷的抑制 | 第39-55页 |
·行走系统结构 | 第39-40页 |
·行走系统动态特性理论分析 | 第40-42页 |
·行走系统动态特性的试验研究 | 第42-54页 |
·试验目的及方案 | 第42-44页 |
·试验结果 | 第44-52页 |
·数据分析 | 第52-53页 |
·行走系统动态特性调整规律 | 第53-5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四章 振动系统动态特性分析及惯性负荷抑制 | 第55-67页 |
·振动系统结构 | 第55-56页 |
·振动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| 第56-58页 |
·串联系统的动态问题 | 第58-59页 |
·振动系统的动态特性的试验研究 | 第59-65页 |
·振动系统动态特性调整基本原则 | 第59页 |
·振动系统的节流控制试验 | 第59-62页 |
·振动系统的电控试验 | 第62-65页 |
·振动系统的动态特性调整规律 | 第6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5-67页 |
第五章 液压系统与发动机共同工作的动态特性 | 第67-77页 |
·双钢轮压路机发动机工作特性 | 第67-69页 |
·发动机动态特性 | 第67页 |
·双钢轮压路机发动机动态测试 | 第67-68页 |
·双钢轮压路机发动机的配置原则 | 第68-69页 |
·发动机和液压系统共同作用特性 | 第69-75页 |
·双动力系统动态特征 | 第69-70页 |
·解决方案 | 第70-71页 |
·试验验证 | 第71-7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5-77页 |
第六章 基于ADAMS和AMESIM的联合动态仿真平台 | 第77-107页 |
·仿真发展的概述 | 第77页 |
·动态仿真的要求及保证 | 第77-78页 |
·仿真平台的建立 | 第78-90页 |
·仿真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| 第90-105页 |
·节流控制惯性负荷的优化 | 第90-94页 |
·斜盘电控模式的探讨 | 第94-96页 |
·蓄能器对惯性负荷抑制 | 第96-10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05-107页 |
结论及展望 | 第107-111页 |
1 论文主要内容和结论 | 第107-109页 |
2 论文创新点 | 第109页 |
3 进一步工作展望 | 第109-11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1-119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| 第119-121页 |
致谢 | 第12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