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学论文--中国文学论文--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--诗歌、韵文论文--词论文

词体语言研究--以语言形态和言说方式为中心

中文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1页
第一章 引言第11-29页
 第一节 语言本体论与词体概念的界定第11-17页
     ·语言本体论第11-13页
     ·“词体”概念的界定第13-17页
 第二节 词体及词体特质研究现状概说第17-23页
     ·词体研究的多维视角及其研究现状第17-19页
     ·词体特质概说及其研究现状第19-23页
 第三节 本文的中心论点及撰写思路第23-29页
     ·词体—一种散文化的诗体第23-25页
     ·本文撰写的基本思路第25-29页
第二章 词体:诗体穷变的音乐文学第29-91页
 第一节 诗乐的深度融合第29-58页
     ·词体之前的诗歌演进第30-40页
     ·词体的产生、演进第40-58页
 第二节 词体语言的音乐属性第58-72页
     ·词体—一种“文学—文化现象”第58-62页
     ·音乐规约下的语言面貌第62-67页
     ·“小词流入管弦中”第67-72页
 第三节 词体语言的诗体属性第72-91页
     ·“言之不足故长言之”——句式的延展第72-81页
     ·“诗之体以代变”——体制的丰容第81-91页
第三章 词体散文化的表征第91-164页
 第一节 散文化的字法第91-114页
     ·概念的界定第92-96页
     ·领字第96-104页
     ·虚字第104-114页
 第二节 散文化的句法第114-144页
     ·“句读”之法第115-120页
     ·情意的深婉表达第120-132页
     ·长短抑扬,各极其致第132-144页
 第三节 散文化的章法第144-164页
     ·律诗的局限第144-146页
     ·词之章法与赋之手法第146-153页
     ·叙事的要件第153-164页
第四章 语言转型中的词体特质第164-232页
 第一节 语言的俗化和意象的本质第164-189页
     ·文言与白话之间第165-173页
     ·意象语言的本质第173-181页
     ·意象语言向散文语言的转移过渡第181-189页
 第二节 表达方式的转移第189-207页
     ·诗歌语言的散文化趋势第190-199页
     ·诗词创作手法的转移第199-207页
 第三节 意象传承和词体特质第207-232页
     ·“诗人之词”与“词人之词”第208-220页
     ·散文的形式和诗意的特质第220-232页
第五章 言说方式转型中的词体演进第232-281页
 第一节 “含蓄”与“发越”两种态势的形成和对立第233-258页
     ·小令的诗体回归第233-241页
     ·雅俗的对立并存第241-248页
     ·“含蓄”与“发越”之间的张先第248-258页
 第二节 “发越”的改造与“含蓄”的回归第258-281页
     ·“以诗为词”与诗化先声第258-267页
     ·词体的“本色”回归和雅俗整合第267-281页
结语第281-284页
参考文献第284-294页
致谢第294-296页
个人简历及在读期间发表文章第296页

论文共29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味精清洁生产管理研究
下一篇:用克拉玛依抽余油生产食用6号溶剂油分馏工艺模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