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入WTO以来我国出口食品安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致谢 | 第7-12页 |
第一章 概述 | 第12-19页 |
·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| 第12-13页 |
·WTO框架下的食品安全法规 | 第13-14页 |
·TBT协议 | 第13页 |
·SPS协议 | 第13-14页 |
·关于食品安全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4-17页 |
·国外研究动态 | 第14-16页 |
·国内研究动态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我国出口食品的安全现状分析 | 第19-25页 |
·我国出口食品的安全现状 | 第19-21页 |
·我国出口食品存在的安全问题 | 第21-25页 |
·影响中国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 | 第21页 |
·食品生产各环节存在安全隐患 | 第21页 |
·食品标准体系及监管体系不健全 | 第21-22页 |
·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有待完善 | 第22-23页 |
·食品安全科技成果和技术储备不足 | 第23页 |
·新形势下食品安全存在的潜在威胁 | 第23-25页 |
第三章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现状分析 | 第25-32页 |
·美国的食品安全现状分析 | 第25-26页 |
·推行民间标准优先的标准化政策 | 第25页 |
·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比较完善 | 第25-26页 |
·实行“从农场到餐桌”的全程监管 | 第26页 |
·欧盟食品安全现状分析 | 第26-28页 |
·建立独立的食品管理机构 | 第26-27页 |
·食品安全管理局集中监管 | 第27页 |
·建立食品危害快速预警系统 | 第27-28页 |
·加拿大食品安全现状分析 | 第28-29页 |
·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完善 | 第28页 |
·各部门职责明确 | 第28-29页 |
·着眼于从农场到餐桌整个食品链的每个环节管理 | 第29页 |
·日本食品安全现状分析 | 第29-31页 |
·有害、有毒物质的控制 | 第29-30页 |
·保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体系的组成 | 第30页 |
·食品安全委员会统一负责食品安全 | 第30页 |
·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对进口食品进行安全检查 | 第30-31页 |
·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管理可供我国借鉴的经验总结 | 第31-32页 |
·成立独立的管理机构 | 第31页 |
·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| 第31页 |
·建立食品危害快速预警系统 | 第31-32页 |
第四章 影响我国出口食品安全的因素分析 | 第32-39页 |
·国际因素分析 | 第32-34页 |
·贸易保护主义 | 第32-33页 |
·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 | 第33-34页 |
·国内因素分析 | 第34-39页 |
·集约化生产与家庭种养模式的矛盾 | 第34-35页 |
·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| 第35-36页 |
·农产食品外贸体制不完善 | 第36页 |
·政府食品监管体制低效 | 第36-37页 |
·国内外农残限量标准不一致 | 第37页 |
·执法部门间的相互配合不够紧密 | 第37-39页 |
第五章 保障我国出口食品安全的对策措施 | 第39-43页 |
·制定统一、完善的食品安全质量标准 | 第39页 |
·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| 第39-40页 |
·健全国内食品安全法律体制 | 第40页 |
·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| 第40-41页 |
·转变出口食品检验监管模式 | 第41-43页 |
·进行出口食品风险分析 | 第41页 |
·实行全过程监管新模式 | 第41页 |
·加强自身检测能力建设 | 第41-42页 |
·建立预警机制 | 第42页 |
·帮助企业建立完善安全卫生质量管理体系 | 第42页 |
·加强执法部门间的相互配合 | 第42-43页 |
第六章 案例分析 | 第43-48页 |
·阜阳局检验出口食品现状 | 第43-44页 |
·对出口食品安全现状分析 | 第44页 |
·加强出口食品安全管理所采取的措施 | 第44-46页 |
·对企业的检查指导 | 第45页 |
·排查内部工作质量,规范检验检疫工作秩序 | 第45-46页 |
·结论与启示 | 第46-48页 |
·加强宣传工作 | 第46页 |
·严格内部管理 | 第46-47页 |
·加强基地备案工作 | 第47页 |
·加强日常监管工作 | 第47-48页 |
结束语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