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协作的第Ⅰ类混合ARQ
致谢 | 第1-6页 |
中文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0页 |
1 引言 | 第10-12页 |
·论文的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创新点 | 第11页 |
·论文的组织结构 | 第11-12页 |
2 HARQ与协作网 | 第12-18页 |
·HARQ的基本原理 | 第12页 |
·协作网的基本原理 | 第12-17页 |
·协作网与基本协作协议 | 第13-15页 |
·AF与DF协作方式 | 第15-16页 |
·协作信道的工作方式 | 第16页 |
·协作分集 | 第16-17页 |
·协作网中HARQ的研究现状 | 第17-18页 |
3 AF方式协作网中的HARQ | 第18-34页 |
·AF方式的第 I类HARQ | 第18-19页 |
·AF的有效吞吐量计算公式 | 第19-20页 |
·AF的功率分配算法 | 第20-22页 |
·AF吞吐量理论及仿真结果 | 第22-28页 |
·AF吞吐量理论结果 | 第22-24页 |
·AF吞吐量仿真结果 | 第24-25页 |
·AF吞吐量理论与仿真结果的比较 | 第25-26页 |
·AF的转接节点位置选择 | 第26-28页 |
·AF误比特率仿真结果 | 第28-30页 |
·编码纠错能力对AF方式HARQ的影响 | 第30-32页 |
·吞吐量对比 | 第30-31页 |
·误比特率对比 | 第31-32页 |
·小结 | 第32-34页 |
4 DF方式协作网中的HARQ | 第34-53页 |
·DF方式的第I类 HARQ | 第34-35页 |
·DF的吞吐量计算公式 | 第35-39页 |
·线性码字的精确错误检测概率 | 第35-36页 |
·DF两种假设下的吞吐量分析 | 第36-39页 |
·DF的功率分配算法 | 第39-40页 |
·DF吞吐量的理论结果 | 第40-45页 |
·DF吞吐量理论结果 | 第40-42页 |
·DF吞吐量仿真结果 | 第42-43页 |
·DF吞吐量理论与仿真结果的比较 | 第43-44页 |
·DF的转接节点位置选择 | 第44-45页 |
·DF误比特率仿真结果 | 第45-46页 |
·编码纠错能力对DF方式HARQ的影响 | 第46-49页 |
·吞吐量对比 | 第47-48页 |
·误比特率对比 | 第48-49页 |
·AF和 DF的性能比较 | 第49-52页 |
·误比特率比较 | 第50页 |
·吞吐量比较 | 第50-52页 |
·小结 | 第52-53页 |
5 结论及展望 | 第53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7页 |
作者简历 | 第57-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