牵引逆变器分段同步调制算法及切换冲击抑制的研究
致谢 | 第1-6页 |
中文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0页 |
1. 绪论 | 第10-15页 |
·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电力牵引交流传动技术的发展 | 第11-13页 |
·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安排 | 第13-15页 |
2. 分段同步调制原理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| 第15-35页 |
·三种调制模式的比较 | 第15-17页 |
·载波比切换点的选择 | 第17-20页 |
·切换点选择的原则 | 第17-18页 |
·SPWM调制中切换点的选择 | 第18-19页 |
·SVPWM调制中切换点的选择 | 第19-20页 |
·载波比切换点电压突变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| 第20-25页 |
·切换点电压相位突变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| 第20-24页 |
·避免切换振荡的切换点滞环区域设置 | 第24-25页 |
·高速区间同步调制模式对逆变器输出的改善分析 | 第25-29页 |
·调制模式对直流侧回流电流的影响分析 | 第29-34页 |
·直流回流电流形成的原理及特性 | 第29-31页 |
·直流电流的数学表达 | 第31-3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3 实验系统的硬件设计 | 第35-49页 |
·系统总体结构图 | 第35-39页 |
·主电路设计 | 第39-41页 |
·主电路 | 第39页 |
·IGBT驱动保护单元 | 第39-41页 |
·控制电路部分 | 第41-48页 |
·电源单元 | 第42页 |
·DSP最小系统 | 第42-43页 |
·模拟信号采集处理单元 | 第43-46页 |
·电机转速和位置检测 | 第46页 |
·输入输出单元 | 第46-47页 |
·D/A转换单元 | 第47-4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4 分段同步调制算法的软件设计 | 第49-64页 |
·数字定标 | 第49-51页 |
·分段同步调制程序设计流程 | 第51-53页 |
·系统主程序 | 第51页 |
·外部中断服务程序流程 | 第51-52页 |
·定时器T1下溢中断服务模块 | 第52-53页 |
·定时器下溢中断中各模块的实现 | 第53-61页 |
·分段同步算法模块 | 第53-54页 |
·切换点冲击抑制程序设计 | 第54-58页 |
·ADC采集 | 第58页 |
·电机速度的采集 | 第58-60页 |
·故障保护中断 | 第60-61页 |
·分段同步算法用于SPWM调制 | 第61页 |
·分段同步算法用于SVPWM调制 | 第61-6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5. 实验及仿真 | 第64-73页 |
·VVVF启动及稳态波形 | 第64-65页 |
·分段同步载波比切换实验 | 第65-71页 |
·电压相位跳变及抑制 | 第65-67页 |
·负载电流冲击及抑制 | 第67-70页 |
·实验结果分析 | 第70-71页 |
·仿真 | 第71-7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2-73页 |
6. 结论与展望 | 第73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6页 |
作者简历 | 第76-80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80页 |